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 全部
  • 文章中心
  • 了了亭商城
  • 陶艺词典
  • 影视中心
  • 拍卖指数
  • 网站首页
  • 艺术文章中心
  • 瓷器款识图库
  • 藏品鉴证实录
  • 陶瓷视频库
  • 陶瓷拍卖指数
  • 艺术家黄页
  •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 了了亭商城 】
  •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 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
  • 陶瓷艺术研究
  •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 收藏真伪辨析
  • 收藏品市场·故事
  •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 了了亭谈收藏
  • 陶瓷艺术创作溯源
  •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信息发布专栏
  • 景德镇陶瓷新闻
  • 景德镇陶瓷市场信息
  • 名家作品欣赏
  • 陶瓷工艺知识浅析
  • 其他
  • 民国瓷
  • 建国后
  • 太少红狮
  • 茶壶专篇
  • 桃花美女图案篇
  • 晚清-民国瓷瓶篇
  • 笔筒、帽筒类
  • 盘形、碗类
  • 罐类
  • 杂件类
  • 彩绘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颜色釉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雕塑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其他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一画
  • 二画
  • 三画
  • 四画
  • 五画
  • 六画
  • 七画
  • 八画
  • 九画
  • 十画
  • 十一画
  • 十二画
  • 十三画
  • 十四画
  • 十五画
  • 十六画
  • 十七画
  • 十八画含十八画以上
  • 大师电话黄页
  • 教授电话黄页
  • 高级工艺美术师电话黄页
  • 陶瓷艺术家电话黄页
  • 补充栏目
  • 陶瓷300问
  • 一画
  • 二画
  • 三画
  • 四画
  • 五画
  • 六画
  • 七画
  • 八画
  • 九画
  • 十画
  • 十一画
  • 十二画
  • 十三画
  • 十四画
  • 十五画
  • 十六画
  • 十七画以上或其他
  • 雕塑
  • 青花
  • 斗彩
  • 粉彩
  • 新彩
  • 釉里红
  • 颜色釉
  • 古彩-五彩
  • 综合装饰
  • 现代陶艺
  • 周国桢(教授)
  • 戴荣华(国大师)
  • 王恩怀(国大师)
  • 汪桂英(国大师)
  • 陆如(国大师)
  • 吴锦华(国大师)
  • 宁勤征(国大师)
  • 郭文连(教授)
  • 王安维(教授)
  • 彭竞强(省大师)
  • 袁世文(国大师)
  • 戚培才(国大师)
  • 戴玉梅(国大师)
  • 程曲流(省大师,教授)
  • 李一新(省大师)
  • 王秋霞(省大师)
  • 秦胜照(省大师)
  • 李磊颖(副教授)
  • 刘乐君(副教授)
  • 刘翮天(国家级专家)
  • 陈庆长(老艺术家)
  • 杨杰 麻晓武(高工)
  • 吴伟明(高工)
  • 余劲松(龙盛轩茶具)
  • 李云峰(高工)
  • 胡达民(高工)
  • 徐国明(高工)
  • 汪雪媛 江葆华(高工)
  • 赵坤(高工)
  • 张万莲(高工)
  • 曾静(陶瓷学院研究生)
  • 陈齐招 夏奇奇(高工)
  • 王静(院校老师)
  • 李申盛(高工)
  • 汪则东(高工)
  • 蓝磬阁
  • 王金泉
  • 江龙(高工)
  • 刘远长雕塑作品
  • 网文转载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 陶瓷院校美术教授
  • 陶瓷院校美术副教授
  • 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
  • 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 经省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 经景德镇市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 陶瓷艺术家
  • 仿古陶瓷精品

关闭会员登录

  • 登录
  • 没有帐号?点此注册
  • 忘记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艺术文章中心>>陶瓷艺术研究>>综合陶瓷艺术研究>>正文内容

溫潤如玉 著行海內—管窺宋代景德鎮青白瓷造型的審美特征

作者:沈偉(沈璋) 来源:景德鎮陶瓷藝術家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06日 【收藏】【查看评论】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更多

了了亭 景德镇陶瓷在线 资讯: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在、宋代住政治、析學、宗教、文化背景影響之L,宋人采取的-種審美取向,以及與景德鎮青n瓷造舉的關系。如儒學影響卜的“尚下”觀,體現傳統儒家“仁”的這一土張,道家思想對喪葬習俗的影響。  Ll.接導致堆塑瓶的庄生等等。最后通過列舉幾件宋代青白瓷,較焉深入地探讨了宋瓷的審美特征。
關鍵詞:景德鎮  青白瓷  審美  造型
    引  言
    我國是尚瓷的國度,在陶瓷發展歷程中曾有過另他國稱羡的光輝歷史。但瓷器發展的第一個高峰僅僅是在距今干余年前的宋代,這期間南北方各涌現出影響深遠的瓷窑,除我們熟知的Ⅱ大名密(汝、官、哥、鈞、定,一說為柴、汝、官、哥、定)外還有龍泉密、耀州窖、景德鎮窖等著名密口,其中坐落于江西省東北部的-個市鎮  景德鎮,以產“白如玉,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罄”的青白瓷而舉世聞名,景德鎮集歷代名密之大成,是我國臼宋始的主要產瓷地,制瓷歷史悠久,聞名中外,是中國瓷器最為杰出的代表之一。著名學者郭沫若曾譽“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峰在瓷都。”景德鎮能獲得瓷都的美譽,是經過漫長的創瓷過程,集眾家之長,加之本十優越的自然條件而得來的。清乾隆四十八年版《浮梁縣志》中稱“新平冶陶,始于漢世”即已說明景德鎮的陶瓷在兩漢時期就開始大量生產陶瓷。直至干百年后的宋代才以其生產青白瓷而享譽海內。
    景德鎮青白瓷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其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細膩的胎質,秀美的造型,精致的紋飾,清雅的釉色等等,共同成就了景德鎮青白瓷卓著的歷史地位。其中秀美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的青白瓷造型藝術是諸多因素中最為重要的。當代著名學者楊永善教授在《中國陶瓷藝術與造型意識》一文中曾說道:  “中國傳統的陶瓷造型,總是循着原來的造型觀念發展的,總是在逐漸變化,衍生出新的造型樣式。”的確,從傳世的宋瓷中可以窺見魏晋之風度,亦可見商周之莊嚴。其時的景德鎮在繼承傳統造型的同時也創制了許多新的優美器型。
    一、景德鎮青白瓷造型的形態構成
    1.1、自然形態與人工形態
    當代著名學者凌繼堯在其所著《藝術設計學》一書
中指出:“人們生活的世界,是,個人化了的自然界,是經過人的加工和改造的結果。”景德鎮自漢始就巳有制瓷記載,經千年的探索,終于在宋結成正果,以青白瓷著行海內,景德鎮在宋代生產出令人稱羨的造型,其重要因素是憑借景德鎮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礦產資源,據陳顯求先生研究,宋代景德鎮青白瓷胎的結搆與一般石英一長石一高齡三成分的瓷器不同,-這種瓷石原料更加適宜生產細瓷,是我國南方地區所特有的。當代學者陳雨前教授在《宋代景德鎮青白瓷與審美》  文申明確指出:“景德鎮地區生摩的瓷石,其組成成分含絹雲母,高嶺石等粘十礦物,它由長英類岩右蝕變而成,其中長石轉變為絹雲母,水雲母和少量高嶺石,故此,景德鎮瓷石經水碓粉碎后加水就有較强的可塑性。”南宋人蔣祈在《陶記》中曾有闡述:“進壇之泥,制之精巧。湖坑、嶺背、界田之所產,已為次矣。”凶此,他得出結論:“景德陶,惜三百余座,埏埴之器,潔白不疵,故鬻于他所,皆有‘饒玉’之稱。”這裏所說的“饒玉”實指青白瓷。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優越的自然條件和富有的礦物資源是青白瓷百變造型的關鍵因素。
    人工形態是用自然的物質材料經過人有目的、有意識的加工而成。它具有人的目的性的特點,對其勞動成果人工形態必然打卜了勞動生體——人的烙印。如上所述,景德鎮有悠久的制瓷歷史,在瓷器成型方面有其豐富的經驗可尋,但在宋之前,其所產的陶瓷造型品種極其有限,主要是一些日常所用的碗、盤、碟等簡單的圓器。直至宋始因人文、宗教、哲學、政治等因素導致審美觀點的不同,以及其時制胎、制釉原料的變化和裝燒方法的改進,致使產品造型日益豐富起來達到网內外前所未有之境,令海內外諸多學者瞠目結舌。
    1.2、人文形態
    人文形態是指從精神、思想領域對陶瓷造型設計的統攝作用。本文所講的人文形態主要從哲學、宗教、文化角度探討對景德鎮青白瓷造型審美風格的影響,也即討論青白瓷體現出的時代人文情懷,以求達到對宋代之文化、宗教、哲學等上層建築作一較為全面的梳理。宋代除開國皇帝趙匡胤而外,此后大多數皇室均采取重文輕武、重內輕外的政策,這不僅影響到宋代的文學藝術,同時在根本卜影響了景德鎮青白瓷的審美,呈現出不同于唐帝國那種博大、開闊、外向、奮發的氣魄。而以沉静素雅,風姿卓絕,意蘊隽永,瑩潤如玉見長。宋代是重視宗教信仰的一個朝代,在此期間,儒、道、釋三教并行丁世,宋孝宗曾作《原道辨》一書,文中稱:“以佛修心,以道養牛,以儒治世可也,又何惑焉?”形成“三教之設,其旨,也”的局面,素有“饒玉”之稱的青白瓷,其思想之源叮追溯到儒家的“尚玉觀”,美學家宗白華先牛曾道“中國向來把‘玉’作為美的理學。玉的美,即‘絢爛之極歸f平淡’的美,可以說,一切藝術的美,以至于人格的美,都趨向玉的美,內部有光彩,但是含蓄的光彩,這種光彩是極絢爛,又極平淡”。“典雅平淡”是宋代藝術追求的最高境界,而宋瓷的造型質樸平易,很少有繁褥的裝飾,色彩晶瑩透徹,清淡純一,正體現出宋人追求雅這一審美情懷。由于喪葬習俗的演變'-堆塑瓶(魂瓶)始見于北宋的墓葬中,體現中華民族慎終追逮,孝行天下的傳統美德。因“無酒不成禮儀”,“有禮之會,無酒不行”酒文化在宋代的盛行,衍生出專供飲洒的器具——注子,臺盞。我們從出土器物中亦可窺見南文化、宗教、哲學等因素而帶來對青白瓷造型的影響。  
    二、宋景德鎮青白瓷造型與審美
    中國占代瓷器的審美構成具有很大的綜合性,它是伴隨我國自漢始瓷器的真正到來而體現的。遵循“制器者尚象”這“叵古法則,“象”是器物形式意味的特定指向,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因此這裏所謂的“象”乃指實實在在的有形之物,本文即指器物的造型,同时也指形向上的無形之道,老子說:“道生一,一牛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充氣以為和。”就景德鎮青白瓷而言所謂“道”實指一種意識形態,即宋代政治、哲學、宗教藝術等上層建築對青白瓷造型藝術的統攝作用,抑或是青白瓷所反應的宋人審美情趣。下面針對作者本人收藏的幾件宋青白瓷,介紹它們造型的特點并扼要分析其審美特征。以求窺見宋景德鎮青白瓷造型審美特征之一斑。
    2.1、堆塑瓶(又名魂 瓶、龍虎瓶)(圖一)
    此瓶長頸,豐肩,頸 長與腹長相仿,蓋頂較 高,呈笠帽形,上飾立鳥,蓋邊平坦有子口,腹部上鼓下收,圈足外撇。頸部雕塑奇妙,上有神仙人物飾其四周共計十三位。頸中部圍以龍虎帖塑,還有朵雲襯綴四周,  給人以“天界仙境”之感。青白釉堆塑長頸瓶始見于北宋,是江西及周邊地區廣為流行與道教有關的特殊隨葬之物。1950年江西貴溪縣陳家村發現的道教第36代天師張宗演墓中也隨葬有這類堆塑瓶,此類瓶上往往堆塑有立傭、龍虎、日月,、玄武、鳳凰、鷄、犬、伏聽傭、文武傭和八卦等,都是道教中的神物,說明這類器物應與道教有關。宋代統治者對道教大力提倡和扶植,致使道教在宋代很興盛。據史料記載從宋仁宗起多次赦封江西貴溪龍虎山的張天師,給予蠲免賦役等特權,曾多次修建龍虎山上清正一宮。龍虎山的張天師教派以符水治病,祈禱禳灾為行道的主要內容,多得百姓信仰,在江西民間流傳甚廣。因此江西民間的喪葬活動多有神仙道教色彩。成書于宋金時期的《大漢原陵秘藏經》記載:“凡大葬后墓內不立明器神煞,亡靈不安,天曹不管,地府不收,恍惚不定,生人吉,大殃咎也。”可以想見宋元江西及周邊墓葬中為何出現大量“明器神煞”的堆塑瓶了。
   2.2、鬥笠碗
    (圖二)
    此碗胎質細致精密,釉色青白微
顯黃,廣口卣斜腹,平底小足,外底無釉,書有“丙寅盧倉”四字。根據劉新圓基丁:湖田窖考古發掘,所撰《景德鎮湖田帘各期典型碗類造型特征及成因考》一文得知,該碗應是典型宋代中、后期(北宋后期及整個南宋)產品。如果從北宋哲宗趟煦元佑元年(1086年)開始至整個宋代結束,在南宋還有三個丙寅干支年,分別為宋高宗趙構紹興十六年(1 146年),宋寧宗趟擴開禧二年(1206年),宋度宗趟  咸淳二年(1266年)我們根據考古發掘及墓葬㈩十紀年器等綜合分析,將此器定為宋高宗紹興十六年(1 146年)產品為宜。鬥笠碗又稱為“擎”,是飲茶器。這可由宋人程大昌的《演繁露》一書與1265年馮道真墓壁畫證實。它是隨着宋人飲茶習俗的改變而衍生的產物。據南宋著名的《士林廣記》一書可知,宋人的茶葉加工與飲茶習俗均與今人不同,今人在飲茶時只飲其汁而弃其葉,而宋人則在茶葉中加龍腦和膏或枸杞、熟綠豆、炒米;或芝麻、川椒、c-Ii藥等佐料,并將茶葉和佐料混合碾碎,烹煮皆可。人們飲用時將汁與茶末、佐料—并喝下。用鬥簑碗來飲茶時相比今人所用茶具就有許多優點可循。常人們喝下茶汁后,還可以…并將茶葉與佐料吃下而不留滓。明人曹昭曾評:“易下不留滓”。精闢地道出了它的優點。由此可知,促使這類器型的出現并非單就審美角度來考量,也有實用的因素。
    2.3、臺盞(同三)
    此臺盞分為兩部分,釉色青中泛白,上面為杯,下面為托,杯侈口、弧腹、高圈足、略外撇,托為六瓣葵口,  上有一突起的盞臺,束腰,下部為一高圈足,  外撇、內空心。臺盞是我國古代一種高
級酒具,它是隨着酒文化的普及在社會上層人士中出現的一種生活奢侈用具。據唐代李匡  《姿暇集》記載:“茶托始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既啜而杯傾,及以蠟環碟子中央,其杯遂定。”唐代閻立本《蕭翼賺蘭亭圖》、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
宴圖》中亦可見其杯的造型已經接圖三。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臺盞的造型并非宋人所創,但將其施以青白釉,泛化出玉之美感,注入儒家“玉德”思想乃宋人所首創。通過“溫潤而澤”的青白瓷透出的玉感,能充分體現儒家之“仁”。這也正是宋孝宗作《原道辨》的根本所在。充分體現“以佛修心、以道養生、以儒治世”的這-思想特征。
      結  論
    論景德鎮青白瓷造型的審美特征,這本應是一項體大慮精的工程,本文短短幾千字斷難做到深入的討論。只因興趣所致,僅僅對手中收藏的幾件宋青白瓷談談自己的看法。因篇幅所限對有些審美形態還未及討論,有些則不能作深入的論述。景德鎮宋青白瓷還有許多新的造型。如注子,由注壺、注碗兩部分組成,是溫酒用具。從考古資料和實物看,此器盛行于北宋末,它是專馬上層人士所專用的。五代畫家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中亦有此器出現。最晚見于宋徽宗政和時期紀年墓中,這也是宋代政治、宗教、文化等上層建築之于青白瓷的集中體現。此外,還有各類執壺以及表現佛教、道教的青白瓷雕像等。凡此種種,無不表現宋代在文化、宗教、政治、哲學影響卜所具有的審美特征。園:
參考文獻:
[1]  齊彪.  《陶藝的起源與流變研究》[朋,山東美術出版社.2008年版[2]    呂金泉,《手工生活陶瓷藝術研究》[M].  山東美術出版社.2098 年版
[3]    朱順龍李建軍,《陶瓷與中國文化》[M].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3年版
[4]    許之衡.《飲流齋說瓷》[.  山東畫報出版社.2010年版[0]    田鴻喜,《走過千年  回眸景德鎮傳統手工圓器制作》  [M].  江西美術出版社.2003年版
[6]  凌繼堯徐恒醇,《藝術設計學》[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7]  熊寥池廣法.《宋元青白瓷》[川,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1年版[8]    陳雨前,《宋代景德鎮青白瓷與審美》[H).  中网美術學院㈩版社.2001年版
[9]  劉新園白焜,《景德鎮湖田密考察紀要》[J].景德鎮陶瓷.1980 年第1 l期    +
[10]    劉新園白焜.《景德鎮湖田密各項典型碗類的造型特征及其成因考》  [J].景德鎮陶瓷.  1980年第ll期

 

 


  • 上一篇:讓泥土歌唱
  • 下一篇:現代陶藝的表現語言和形式特點解析

最新图文

  •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釉“宝玉系列”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

  •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艺术家赵坤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

  •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艺在陶瓷新彩绘画上的表现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

  •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李申盛新创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

  •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日常和其他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

  •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粉墨”彩陶艺家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关于了了亭 | 艺术家免费登陆服务 | 网站导航 | 代购服务 | 版权申明 |

“了了亭”你身边的收藏顾问 联系方式: jdzmc@vip.163.com   0798-8220952 陈也君:13879808411     李申盛:15079899527

了了亭地址:景德镇市中心莲社北路109号 [名仕嘉苑]10-8号 门面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5-2010 http://www.jdzmc.com   http://www.jdztc.com 了了亭陶瓷艺术馆

赣公网安备3602000200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