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 全部
  • 文章中心
  • 了了亭商城
  • 陶艺词典
  • 影视中心
  • 拍卖指数
  • 网站首页
  • 艺术文章中心
  • 瓷器款识图库
  • 藏品鉴证实录
  • 陶瓷视频库
  • 陶瓷拍卖指数
  • 艺术家黄页
  •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 了了亭商城 】
  •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 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
  • 陶瓷艺术研究
  •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 收藏真伪辨析
  • 收藏品市场·故事
  •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 了了亭谈收藏
  • 陶瓷艺术创作溯源
  •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信息发布专栏
  • 景德镇陶瓷新闻
  • 景德镇陶瓷市场信息
  • 名家作品欣赏
  • 陶瓷工艺知识浅析
  • 其他
  • 民国瓷
  • 建国后
  • 太少红狮
  • 茶壶专篇
  • 桃花美女图案篇
  • 晚清-民国瓷瓶篇
  • 笔筒、帽筒类
  • 盘形、碗类
  • 罐类
  • 杂件类
  • 彩绘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颜色釉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雕塑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其他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一画
  • 二画
  • 三画
  • 四画
  • 五画
  • 六画
  • 七画
  • 八画
  • 九画
  • 十画
  • 十一画
  • 十二画
  • 十三画
  • 十四画
  • 十五画
  • 十六画
  • 十七画
  • 十八画含十八画以上
  • 大师电话黄页
  • 教授电话黄页
  • 高级工艺美术师电话黄页
  • 陶瓷艺术家电话黄页
  • 补充栏目
  • 陶瓷300问
  • 一画
  • 二画
  • 三画
  • 四画
  • 五画
  • 六画
  • 七画
  • 八画
  • 九画
  • 十画
  • 十一画
  • 十二画
  • 十三画
  • 十四画
  • 十五画
  • 十六画
  • 十七画以上或其他
  • 雕塑
  • 青花
  • 斗彩
  • 粉彩
  • 新彩
  • 釉里红
  • 颜色釉
  • 古彩-五彩
  • 综合装饰
  • 现代陶艺
  • 周国桢(教授)
  • 戴荣华(国大师)
  • 王恩怀(国大师)
  • 汪桂英(国大师)
  • 陆如(国大师)
  • 吴锦华(国大师)
  • 宁勤征(国大师)
  • 郭文连(教授)
  • 王安维(教授)
  • 彭竞强(省大师)
  • 袁世文(国大师)
  • 戚培才(国大师)
  • 戴玉梅(国大师)
  • 程曲流(省大师,教授)
  • 李一新(省大师)
  • 王秋霞(省大师)
  • 秦胜照(省大师)
  • 李磊颖(副教授)
  • 刘乐君(副教授)
  • 刘翮天(国家级专家)
  • 陈庆长(老艺术家)
  • 杨杰 麻晓武(高工)
  • 吴伟明(高工)
  • 余劲松(龙盛轩茶具)
  • 李云峰(高工)
  • 胡达民(高工)
  • 徐国明(高工)
  • 汪雪媛 江葆华(高工)
  • 赵坤(高工)
  • 张万莲(高工)
  • 曾静(陶瓷学院研究生)
  • 陈齐招 夏奇奇(高工)
  • 王静(院校老师)
  • 李申盛(高工)
  • 汪则东(高工)
  • 蓝磬阁
  • 王金泉
  • 江龙(高工)
  • 刘远长雕塑作品
  • 网文转载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 陶瓷院校美术教授
  • 陶瓷院校美术副教授
  • 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
  • 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 经省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 经景德镇市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 陶瓷艺术家
  • 仿古陶瓷精品

关闭会员登录

  • 登录
  • 没有帐号?点此注册
  • 忘记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艺术文章中心>>陶瓷艺术研究>>综合陶瓷艺术研究>>正文内容

粉白黛黑-金代磁州窑牡丹鮫篩淺析

作者:喬悅 来源:东方艺林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7日 【收藏】【查看评论】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更多

       (景德鎮陶瓷學院  江西  景德鎮333000)
摘  要:從古至今,牡丹作為常用的繪畫題材,在陶瓷裝飾上得到了充分的應用。金代是一個由中國北方女真族建立的王朝,其鮮明的時代特征給歷史綿長的磁州窖藝術增添了豐富多彩的一頁。本文通過對金代磁州窖牡丹紋飾的分析,來展示磁州窖彩瓷的黑白藝術的魅力。關鍵詞:  金代磁州窖  牡丹紋飾

    引言
了了亭 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资讯:    磁州窖是我國北方一個重要的民容體系,其傳播之廣泛,影響之深遠,在中國陶瓷史上有着不可忽視的地位。在磁州窖長達一千多年的燒造歷史中,宋金元時期是磁州容的鼎盛時期,金代雖統治我國北方僅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其生產規模和裝飾藝術也不容忽視。牡丹紋飾的大量運用,更為磁州容的獨特黑白藝術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一、色彩一一金代磁州容牡丹紋飾獨特的黑白藝術
    牡丹花,以其顏色豐富艷麗,花形飽滿圓潤而聞名于世。宋·鄭樵《通志略,昆蟲草木略》第一:“其花甚麗,而種類亦多,諸花皆用其名,惟牡丹獨言花,故謂之花王。”在唐宋時期,隨着經濟的增長,書畫藝術得到了迅速發展。特別是在宋代,社會文化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在此社會背景下,磁州窖工匠吸收了當時極具流行的水墨畫技法,以毛筆為工具,并借鑒傳統的陶瓷裝飾工藝,創造出了奇特的具有國畫氣韵的黑白裝飾藝術,開創了陶瓷裝飾的另一個新領域,形成了最具代表性的磁州容裝飾風格。磁州容系的密場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西三省。在我國的陶瓷歷史中,有關磁州容的文獻記載較少,最早記載磁州容的是明洪武二十年由曹昭所撰的《格古要論》,其“古磁器”一條中記載:“好者與定器相類,但無汨痕,亦有劃花、綉花,素者價高于定器;新者不足論也。”磁州容用當地原料“大青土”制成的瓷胎,遠不如北方定窖、刑窖的白瓷細白。但是,原料的不足并没有阻礙當地工匠的工藝水平,相反,磁州窖的工匠們運用在胎體上施白色化妝土的手法,克服了原材料的不足,并采用多種多樣的工藝,如劃花,刻花,剔花、繪畫等創造出了一系列頗具特色的藝術產品。特別是白地黑花的裝飾技術,使磁州容系成為了中國陶瓷史上一朵美麗的奇葩。與單色釉裝飾相比,白地黑花的磁州容裝飾更突出了牡丹的大氣與富貴,用黑白這兩種顏色概括了牡丹花豐富的色彩,在强烈的對比中刻畫出了牡丹的嬌艷多姿與鏗鏘之美。金代的經濟中心在華北地區,作為北方的民客產品,金代磁州窖的牡丹紋飾必然帶有濃重的北方氣息。粗獷、豪放、質樸、灑脫是金代磁州窖上牡丹紋裝飾風格的概括。一朵朵形態各异的牡丹花躍然于瓷器上,都像水墨畫般帶給人視覺的衝擊和心靈的震撼。
    二、形制一一金代磁州密牡丹紋飾的豐富器形
    牡丹紋在我國傳統裝飾中被稱為花中之王,其富貴吉祥的寓意,在人們的心中形成了一種强烈的寄托。牡丹紋飾從唐宋時開始流行,被視為繁榮昌盛、幸福美好的象征。在金代磁州容的裝飾中對牡丹紋進行了高度概括,并予以充分地展現,將牡丹最完美的形態精心提煉出來,無論器物大小,器物表面都簡潔地以圖案化的折枝花卉為裝飾。筆法運用毛筆,勾、拓、點、畫一氣呵成,流利灑脫、豪邁奔放,充分表現出牡丹的活力與生機。牡丹紋的造型豐富,僅牡丹花頭的形象變化就不下幾十種,如兩層多瓣式,三層多瓣式,塔形牡丹,向心式牡丹等。受游牧文化的影響,金代磁州窖器物的功能更趨實用化,部分梅瓶及花瓶在寬度和高度上超過宋代制品且器形種類繁多,口沿及足部多變,不再局限在宋器的一些模式,出現了一大批渾圓、實用的瓶類制品。枕、盆、盤、瓶、罐、碗、壇等器形中均常見牡丹紋飾,其涉及到的技法包括了白地劃花、白地黑花、白釉填黑等多種技法。在宋末金初的陶瓷裝飾題材中,牡丹更是取代了南北朝以來最常見的蓮花題材,成為了當時最為流行的裝飾內容之一。在造型上,牡丹花頭通常碩大飽滿,層次較多,花瓣緊密細致,較為寫實。其葉片多為分瓣,造型變化多端,花與葉間距較小,畫面滿密,花瓣、葉片上時有蓖紋出現。由于牡丹紋飾流傳很廣,涉及器形、裝飾技法眾多,所以列舉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論述牡丹紋的不同裝飾風格。
    (一)白釉黑會牡丹紋鏡盒
    在金代時期,磁州容剔、刻技法已經逐漸衰落,占據主導地位的是起源于宋末的白地黑花技法,即在施過白化妝圖的胎體上,  以毛筆為工具,以斑花石為顏料,繪出各種紋 飾,罩以透明釉料,入窖高溫燒 成。白地黑花裝飾,需要在胚體未干時進行繪制,畫工必須具備熟練的技巧,以較快的速度一氣呵成,表現出磁州容白地黑花裝飾灑脫,豪放,簡練的藝術風格。它是中國傳統國畫與陶瓷工藝相結合的產物。金代的白地黑花與北宋的白地黑剔花雖然都强調了黑白對比,但前者比后者技法簡略并得到普及,因而產量巨大。
    圖一的這件白釉黑會牡丹紋鏡盒(磁州窖博物館實物拍攝)圖案工整,利用黑白反襯的方法,把紋樣留白進行描畫,使主題紋飾刻畫得十分清晰,白色的牡丹花呼之欲出。此件器物的牡丹花刻畫得十分精致,較焉寫實。葉片分焉多瓣,花、葉間距較小,畫面滿密,結合小巧的器形,給人以精巧細致的感受。
    (二)白地黑花纏枝牡丹花溜肩梅瓶
    這件梅瓶高31.8厘米,口徑5.7厘米,底徑7.8厘米,1987年官臺客出土,藏于磁州窖博物館,實物拍攝(圖二)。金代梅瓶中的寫意牡丹紋以其有力,簡約的筆法,簡化明顯的花瓣,洋洋灑灑的枝葉,配以常見的白地鐵銹色,似一枝牡丹的剪影,隨風舞動于窗上,神態昂揚,很有大寫意牡丹的味道,在這件“白地黑花纏枝牡丹花溜肩梅瓶”的裝飾中,牡丹形態穩重,以重復的形態,遍布梅瓶全身,周圍環境纏枝,枝條隨牡丹的位置而相應轉動,加之技法精神,布滿畫面,尤如國畫中的工筆,不放任任何一個細小的失誤存在,寅為牡丹紋飾中的精品,這件梅瓶同樣運用白地黑花的裝飾技法,但整個畫面具有很强的張力,把牡丹的嬌艷與舒展一齊展現出來。整個瓶體以牡丹葉為主,花朵包裹于葉子中,對牡丹花進行了簡化,把復雜多層的花朵以五瓣繪畫出來,給人以簡練而又不失細致的感受。
    (三)白釉繪劃大葉折枝牡丹花大口瓶
    圖三中這件大口瓶高24.5厘米,口徑10.3厘米,底徑9厘米,1987年官臺容出土,藏于磁州容博物館,實物拍攝,這件器物除了運用白地黑花裝飾外,還運用了劃花技法。劃花是在施過白化妝土而未干的器坯上,迅速用尖狀竹木工具劃出花紋,罩以透明釉燒成。這件大口瓶較前面兩件粗礦,豪放很多,劃花的技法更加突出了圖案的立體感,一支盛開的牡丹呼之欲出。花勢敦厚而雄健,與運轉干自身旁的花葉相呼應,其流暢舒展的綫條使牡丹這一嬌美的花卉展現出了剛毅,挺拔的一面,極具北方人民的氣質。給人以樸實、穩重而又不失風情的感覺。
    (四)白地黑填折枝牡丹紋八角形枕
    圖四的這件瓷枕長29.2厘米,寬19.5厘米,高10 厘米。底部印有橫式“張家造”容戳,磁縣南開河朱莊村出土,磁縣博物館藏。瓷枕運用了白地剔割填黑的技法,即在施過白化妝土的器坯上劃出主題花紋,剔掉主題花紋以外的白化妝圖,而填以黑色料,施釉后燒成。這種剔劃填黑的技、法使白地黑花對比
    更加强烈。金代的折枝牡丹中,極少選用全枝式,而是挑選最生動傳神的一兩枝、一兩種或一兩束的單株式構圖,來充分表現這些花卉的姿態和光韵,與圖五的自然界中真實的牡丹相比,瓷枕上所繪的牡丹紋飾相對簡單,但很有立體感,畫面簡約,主題突出,四片葉子十分舒展,與白色的底色形成鮮明對比。其花朵自然大方,如同北方婦女的爽朗,雖只有黑白兩色,却給人以愉快的感受。
    三、內涵一一金代磁州容牡丹紋飾的審美趣味
    在我國民間藝術裝飾中,牡丹紋飾占有特定地位,其形式不僅多樣,而且風格眾多,題材廣泛。藝術來源于生活,受當時政治局勢影響,北方地區的人民在女真族統治下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牡丹象征着富貴吉祥平安繁榮,迎合了人們的審美需要。磁州容各客廠分布廣泛,其主窖廠所在地與牡丹名城洛陽相距不遠,這對牡丹紋飾的流行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同時,與唐代相比,金代的牡丹紋飾少了些華麗富貴而多了些親切活力。金代磁州窖牡丹紋藝術風格的改變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受到宋代瓷器藝術的影響,女真人積極吸收中原文化,使瓷器生產更加活躍,延續了宋代較先進的制瓷工藝另一方面受女真族影響,制瓷工匠一改素雅清淡的畫風,同時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在繪制上大方灑脫,奔放自如。這都使磁州容藝術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結語
    磁州窖雖為宋金元時期的一個民容系列,但在我國陶瓷史上却有着特殊的地位,這與她獨特的藝術風格是分不開的。其白地黑花裝飾藝術,對陶瓷工藝的發展有着重要的貢獻。不僅如此,磁州密豪放、率真的藝術氣息也在我國眾多容系中獨樹一幟,成為了最能代表人們自身情緒和願望的新載體。她雖平凡但却是最真實的情感表達,她雖粗礦但却是最自由的藝術創作。盡管對于牡丹紋飾來說,磁州窖瓷器的色彩表現力不及后來的青花、粉彩等豐富,但歷史上的磁州窖白地黑繪牡丹紋飾器物就像鏗鏘玫瑰般帶着一份堅强,帶着一份奔放,有着一種毋庸置疑的美。
[參考文獻]
[1]陳杰,淺析宋元時期磁州窖彩繪牡丹紋[J].文物春秋,2002,6 [2]熊寥  熊微,《中國陶瓷古籍集成》[M],上海文化出版社[3]中國硅酸鹽協會,《中國陶瓷史》[M],文物出版社
[4]邯郓市博物館,《磁州窖古瓷》,[M]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5]修韓竹,磁州窖的裝飾衛[J].河北陶瓷,1999
[6]劉天麻,淺談磁州窖的裝飾主要技法與特點[J].文物春秋,1995 [7]陳會新,《磁州窖史話》[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8]劉濤,宋逮金紀年瓷器[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 [g]李知宴,《磁州窖的繪畫藝術》[J]《考古典文物》1987 [10]王建中,《磁州窖瓷鑒定與鑒賞》[M]江西美術出版社2002 [11]劉濤,  “磁州窖類型”幾種瓷器的年代與產地[J]故官博物院院刊,2003,(02)  .
[12]賴金明,  從幾件珍瓷看磁州窖的裝飾技法[J]南方文物,2003,(03)


  • 上一篇:手工生活陶藝市場探討
  • 下一篇:元代瓷器美术考古探源

最新图文

  •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釉“宝玉系列”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

  •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艺术家赵坤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

  •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艺在陶瓷新彩绘画上的表现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

  •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李申盛新创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

  •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日常和其他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

  •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粉墨”彩陶艺家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关于了了亭 | 艺术家免费登陆服务 | 网站导航 | 代购服务 | 版权申明 |

“了了亭”你身边的收藏顾问 联系方式: jdzmc@vip.163.com   0798-8220952 陈也君:13879808411     李申盛:15079899527

了了亭地址:景德镇市中心莲社北路109号 [名仕嘉苑]10-8号 门面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5-2010 http://www.jdzmc.com   http://www.jdztc.com 了了亭陶瓷艺术馆

赣公网安备3602000200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