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纹作为我国传统的陶瓷装饰纹样之一,倍受人们的喜爱,也是历代陶瓷艺人惯常采用的装饰题材。梅花纹的装饰涵义、装饰技法、装饰形式在历代陶瓷演变过程中均有显著的变化,并形成一定的规律。而这些规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梅花纹的装饰涵义与时代精神需求共存
梅花的傲雪精神和不与百花争春的高洁的美受到各个阶层人们的喜爱,古人爱梅、咏梅、绘梅、借梅抒情。在不同历史的发展阶段中,由于受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梅花纹的装饰涵义的赋予是有阶段性的。总体上,梅花纹装饰的涵义反映了人们的时代精神的需求。梅花纹不但有情感象征意义还有吉祥寓意。
(1)梅花纹的情感象征
梅花因其吐芳于岁末,顶风凌雪的高洁品质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伟大精神的象征。梅花纹的情感象征也是历代文人士大夫传达自己思想的一种方式,借梅来象征自己的思想、情操和追求。唐代因梅花形象美和独特的品格,被文人雅士所喜爱。其人格化的精神亦被当时的文人墨客视为追求超凡脱俗的象征。而在宋时期流行的“岁寒三友”象征意蕴在唐时期已初见端倪,发展至宋代已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出现很多关于梅花的一些著名的典故、诗歌和绘画作品。其影响之大,以至于元明清基本上继承了宋代的传统。
(2)梅花的吉祥寓意
梅花纹的装饰涵义在宋代丰富了起来,不光受文人士大夫的喜爱,在民间也流传开来,开始具有祈盼幸福生活的吉祥寓意,进一步生活化了,并开始出现梅花纹与其它纹饰的组合。元明清时期是吉祥纹样的成熟期和高峰期,几乎“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出现大量梅花纹与其它纹饰的组合形式,陶瓷梅花纹作为吉祥的象征更加明显。随着时代的发展,梅花纹饰涵义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无论是梅花纹情感象征还是吉祥寓意都说明梅花纹装饰涵义丰富的发展,它们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扩展,各尽其用从不同的层面构建梅花纹装饰的涵义。
二、梅花纹的装饰技法由单一逐渐丰富
历史上梅花纹的装饰不但受文人士大夫的喜爱,在民间也广泛流传,成为具有幸福生活吉祥寓意的纹样。唐代陶瓷手工业水平达到了一定高度,陶瓷作品不仅在造型、装饰、釉色烧制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多见于唐三彩中。梅花纹主要以釉色作为装饰手法,利用彩釉的流动性特点,营造出特殊的变化效果。也有用钴蓝彩料打底,用刀剔出梅花纹样,但大都是以朵花的形式排列装饰为主,花纹的大小、疏密、聚散、高低形成节奏感,可以认为唐代陶瓷梅花纹的装饰处于草创阶段、形态单一。
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的成熟时期,陶瓷装饰手法丰富,梅花装饰手法有刻花、剔花、印花等。龙泉窑青瓷刻花梅花纹饰线条流畅,釉色滋润含蓄,由凹凸刻划充分显现了青瓷装饰较高的艺术水平。吉州窑中以剔花装饰梅花,黑白分明,纹饰清晰,梅花纹具有浅浮雕感。宋吉州窑中还以釉下彩绘技法,把彩绘与剪纸、贴花装饰结合起来,表现更为丰富。宋代陶瓷梅花纹由图案化向绘画性的转变是宋代纹样的一个重要转型。由于宋代梅花画谱的出现,陶瓷装饰受到文人画的影响,由朵花图案式装饰手法向折枝绘画型装饰发展,这种虽然少量的出现开拓了梅花形式多样化在陶瓷中的表现。
元代制瓷业在宋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地方产品的烧制,瓷业范围扩大,景德镇制瓷得到迅猛发展,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尤其青花装饰技法的成熟使得梅花纹饰进入了以绘画表现技法为主的时代。写意梅花纹以中国画用笔形式,画风简练,线条潇洒酣畅,挺劲的线条勾出花瓣的轮廓,然后分水,率意点染,其以青花为主导,以描绘为方法的形式,把元代梅花纹饰在青花中演绎到一个高峰。
明代的近三百年历史,制瓷业有进一步发展。《陶录》说“开一代未有之奇”。永乐、宣德年间梅花纹装饰仍以青花为主,可分为三个阶段。前期的梅花纹多从元代青花纹饰演绎而来,洪武时期以写意、变形相结合,绘画严谨而工整,永乐、宣德梅花纹绘画多以双勾填色的方法绘成,而且一改以前用大笔一笔深抹得方法而采用小笔,常常出现深浅不一的笔触痕迹加强层次感。中期成化、弘治、正德、三朝官窑青花以成化为著。成化窑青花钴料改用饶州乐平产的“陂塘青”,这种国产青料含铁量较少,因此它既不会出现永乐、宣德青花那样的晕散和黑斑,又能经过精细加工,在适当温度中烧成柔和淡雅而透亮的蓝色。成化官窑青花器中梅花纹饰更趋于轻松愉快、疏简柔美。装饰技法以双线勾勒为主,长笔平涂填色的方法和一笔勾勒点划的方法兼用,没有笔触感。一改永乐、宣德青花的浑融华滋,而呈现出一种飘逸淡雅的风采。明晚期陶瓷梅花纹绘画在釉下彩绘和釉上彩绘都有所发展,并创造出斗彩、釉里红和素三彩的形式来表现梅花。明代陶瓷梅花纹形态主要有写实和装饰性的手法,表现形式多样,如釉里红梅花纹、青花地空心梅纹、五彩梅花纹、点染梅花纹等,梅花纹组合形式和变化形式也逐渐增多。
清时期景德镇制瓷业推到了极致,康乾盛世创造的辉煌今日都难以逾越。瓷器在选料、设计、制胎、描绘、烧制制作工艺的任何方面都更加严格,不惜工本创造出珐琅彩、粉彩、素三彩及一系列的单色釉新品种,使彩瓷更加丰富多彩、缤纷灿烂,陶瓷梅花纹也就以其精湛的釉上彩绘的形式为世人惊叹。这一时期综合了前期的多种工艺:青花、斗彩、釉里红、五彩、堆雕,又创造了粉彩、珐琅彩、素三彩等多种形式,应有尽有。
珐琅彩瓷是用珐琅彩料在烧制成瓷的白胎上绘制的一种表现形式,以各种金属矿物质为料,特点是色料凝厚,色彩晶莹润泽,在瓷器上微微凸起,立体感强。雍正珐琅彩梅花精细生动,色彩丰富,精美绝伦。以细线勾边、精心渲染为特点。粉彩也是清代创制的一种釉上彩绘瓷器新品种,是在康熙晚期五彩的基础上通过改进传统彩料配方,使用新的绘画技巧,模仿珐琅彩的艺术风格而创烧成功的,雍正粉彩梅花纹饰的彩绘技法已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其绘制工艺尤为工细,色彩品种丰富且富于变化,不仅有白地彩绘还有红地、黄地、绿地各种,在彩色釉地上进行绘制,增加层次变化。康熙的黑地素三彩梅花也很受人称道,以低温黑彩作地釉,加施一层均薄透亮的绿釉工艺,使得梅花花瓣肥润,勾蕊细腻,黑白相衬,极为醒目,留出勾边白色的朵梅,并用黄彩点染花心,用墨线勾蕊,纹饰极为清晰明快。清朝梅花纹饰以珐琅彩、粉彩为主,并兼有多种的表现手法,达到极盛,其以工细写实、色彩娇艳为特色,中国画构图形式占主导,注重梅花纹多重组合,装饰手法丰富,绘制水平巧夺天工,为今天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综上所述,从唐朝到清代,梅花以其高洁的品质,吉祥的寓意,优美的形态受到人们的喜爱,更受到艺术家们的推崇。梅花纹的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学习和研究与我国陶瓷的发展和工艺的进步是不可分的,所以梅花纹的装饰技法也随着瓷器的发展由简单趋向丰富。青花形式的出现使得梅花纹饰从变体装饰向写实发展,釉上彩绘丰富的表现力使图案式装饰走向绘画式表现,陶瓷的综合材料的运用使得梅花纹的组合形式逐渐趋于多样化和情景化。陶瓷梅花纹装饰技法和形式在中国传统陶瓷装饰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演变历程运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对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