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萦五彩
“五十多年了,我为之执着追求的就是陶瓷艺术,就是那有着浓郁民族的、地域的、民间的五彩瓷。”戴荣华抑止不住内心的激情,感慨地对笔者说。是呀,那一副副古代的、现代的、前辈的、今人的五彩瓷,其线描铁画银钩,中锋用笔,是那么的老辣古拙,刚劲雄健;其色彩红、绿为主,紫黄翠赭间缀,复拓本金,予画面于“随类赋彩”之时复有大俗见雅的气韵。虽说见过不少用五彩装饰的山水、花鸟、人物和图案的瓷器,却对什么是五彩、五彩与古彩有何渊源关系还不甚了解。于是,我请戴荣华现场详细地讲解一番。
戴荣华说:古彩历来有几种说法,有康熙彩、康熙美术、硬彩,各有所言,其实都是古彩。古彩是在经过宋、明、清三个朝代的发展演变而成的。早在汉代时期,就发明和使用了以铜、铁为着色元素的低温铅釉,并用于了陶瓷的装饰,后至唐代釉色不断地丰富,就有了唐三彩。低釉铅釉的发明和使用,为后来彩瓷的表现形式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宋代的“红绿彩”,首开了用毛笔蘸釉料在瓷面上彩绘的先河,其主要彩料“砷红”由于掺入了以铅釉为调色剂,使得画面明亮红润,成为宋时陶瓷的主要装饰方法。这种装饰形式构图简悟,纹样粗旷,讲究笔法,犹如中国画的写意笔触。明代的釉上装饰就风格来讲,应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成化时期的“斗彩”,二是嘉万时期的“五彩”。
戴荣华指着画册上的一件宣德款的彩瓷对我说,所谓斗彩,是以釉下青花蓝色与釉上多种料色相结合,两次烧成的一种装饰形式。这件宣德年间出品的“青花红彩”瓷瓶就是明代斗彩的萌芽之作。到了成化年间,斗彩就成为除青花瓷外另一种瓷器装饰的主流。这种斗彩的作法是在胚胎上先根据画稿用青花描绘纹样的轮廓,局部着好青花的“分水”,然后罩一层透明釉高温烧成瓷器,再在瓷器上面把未填画的空白处以釉上彩描绘完整。并根据色彩的需要敷填红、绿、紫水颜色低温烧成。其工艺有“填彩”、“点彩”、“覆彩”、“染彩”之分。斗彩的装饰特点主要以线和色为主要表现手段。
在斗彩的工艺技术的基础上,釉上彩瓷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突破,形成了驰名于世的嘉靖、万历风格的“五彩”。这种瓷器一改青花装饰为主的形式,以釉上彩法占其装饰的主要地位。青花的蓝色只是作为诸多色彩的一种而出现。这种彩类后人称之为“青花五彩”或“大明五彩”。戴荣华就画册上的万历年间的一件《五彩雉牡纹梅瓶》分析说,这类瓷器的特点以釉上彩为主,构图严谨丰满,有的纹样甚至于密布整个器皿,强调装饰效果,装饰服从与造型,多以图案作装饰对象,形象夸张概括,以浪漫的构成手法处理;色彩多以透明的红、黄、绿、紫原色,色彩分布均匀,以平填为主,不强调明暗层次;用笔畅快,笔法生动活泼,尽管是细致的图案勾勒也不过于强调其工整而任其行笔自由;描线均以黑、红、蓝三色。
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得到。戴荣华介绍说,明代五彩的装饰工艺发展到清代特别是康熙年间却更以一个灿烂绚丽的境界出现于世,形成了一整套的釉上装饰方法和彩绘手段。无论是色彩、技法、装饰形式、题材等均已达到了一个成熟的阶段。我们把这种装饰风格的彩绘称谓“古彩”。接着,他仔细地讲述了古彩的几个最典型的特征;色彩方面,由于创造了釉上翠色(古翠),从而代替了五彩中的青花蓝色,从此摆脱了依赖釉下青花蓝色的被动局面,完整了古彩的基色。同时,又创造性地选用“本金粉”(本金粉是用纯金与铝粉制成的一种金粉末)来做瓷器装饰,在康熙古彩中还是很典型的。以本金粉来做瓷器装饰,其效果富丽堂皇、光彩夺目,给人以珍贵之感。为了更好地达到色彩的表现效果,于是又把五种基色配分成多种色阶,即:古大绿、淡大绿、古苦绿、淡苦绿、古水绿、淡水绿、古黄、淡古黄、古翠、淡古翠、红头紫、蓝头紫,这样不但丰富了色彩的层次关系,而且又柔和了装饰效果。以乳香油(乳香与煤油炼制而成的一种粘合剂)调料描线比胶水调料要容易掌握,既好描线又好彩出阴阳,同时线条更可以描绘得精细自然。因此康熙古彩线条笔法细腻清秀、雄健有力。例如画人的面部、手部、衣褶均描绘得精神细致,尤如发丝。而画树木山石则又粗细相应,曲姿多变,很有一波三折之意。说到这里,戴荣华如数家珍地评述了老师段茂发、李盛春、欧阳光“古彩之杰”对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的贡献。谈到在一九九零年景德镇首届国际陶瓷节段老一件古彩《郭子仪拜寿》瓷瓶被一外商以三万元购去的往事,他扼腕叹息:“那是国宝哇!”那惋惜、遗憾的情绪大有欲以重金赎回之意。我知道,这其中饱含着他对尊师的挚爱,满蕴着他对五彩瓷艺术那割不断,舍不得,魂萦根深的情感意绪。
我理解他的胸臆,他的气度,他的品质,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