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亭 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本文刊发于《博览陶瓷》:检讨自己的陶艺创作,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器物表面的装饰,走向对泥土与窑火烧成的研究,包括釉料的研究,这是一段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首先是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学习和研究传统的釉料,许多颜色釉都自己配制,自己研磨,同时,还常常注重火候和烧成曲线的把握。当然,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在作品中注入了新的创作理念,将中国的传统与西方的现代相结合,试图摸索出一条中国人的现代陶艺之路。 在这条路上持续了大约十年后,1997年,由景德镇陶瓷学院在中国美术馆为我举办个人陶艺展及研讨会。最后获得了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成功,不仅专家们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所有作品被韩国亚洲美术馆收藏。
此后,我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举办个人陶艺展,也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但这种成功还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成功,它告诉我的是,现代陶艺还应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由此,我的创作领域开始得到扩张,从架上的空间走向了室内室外的空间,从生活的陶艺扩展到了建筑环境的陶艺。为了将自己的创作和教学结合起来,我为我的研究生们设立了生活陶艺和环境陶艺这两个研究方向。研究这两个课题的初衷是希望将现代陶艺拉回到从生活出发的原点,让现代的陶艺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空间中重新找到表现自己的场地,拉近现代人与现代陶艺之间的关系。
作为艺术家,能找到一个足够大的空间来表现自己的艺术是一种幸运。
2001年我应韩国麦粒集团的邀请,在韩国首尔麦粒音乐厅和美术馆做了一系列陶艺作品,从室内一直做到室外,花了四年多的时间,用了一百多吨的泥土。其不仅是在艺术上获得了成功,而其作为一种音响的优质反射材料,在国际的音响界也引起了关注,这一系列作品,不仅被许多的建筑和陶艺杂志所介绍,还被许多的音乐杂志所介绍。现在这座建筑已被誉为“陶瓷宫殿”,成为韩国首尔一个重要的文化景点,也是中韩友谊的象征。
这一系列的作品不仅在韩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在国际陶艺界也引起了关注。在澳大利亚陶艺批评家珍妮·曼丝菲尔德所写的《世界环境陶艺回顾》的书中,采用了我在韩国麦粒音乐厅做的壁画作品——《生命之光》作为封面,其意味着中国的现代陶艺已从世界舞台的边缘开始走向中心。正如麦粒美术馆馆长元京子对我说的:“我以前总以为中国的陶艺非常传统,但你的作品却改变了我对中国陶艺的看法,它非常现代,但也非常中国。”
2003年我被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担任陶艺中心的主任。200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陶艺研究中心举办了首届东亚陶艺展暨研讨会,这次展览邀请了中、日、韩三国最优秀的陶艺家参加,在京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不少作品被美术馆收藏。当时我的体会是,在中国,现代陶艺终于被划入现代艺术的范畴(因为在很长的时间内.其都被看成是工艺美术品),引起了国家美术馆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