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派山水瓷画,是景德镇乃至全国颇具影响的瓷画艺术流派,这个流派由“珠山八友”之一的汪野亭先生创立并以其姓氏命名。汪派山水瓷画,以中国文人画旨趣入画,其画作具有形神兼备、设色雅致、笔墨酣畅、意境幽远等鲜明艺术个性,深得瓷坛艺术家及陶瓷收藏界的追捧与垂青。
江葆华、汪雪媛伉俪,是众多汪派山水瓷画第四代传人中的佼佼者。他们二人一个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系,一个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本科,获学士学位。汪雪媛是汪野亭先生的曾孙女,江葆华是曾孙女婿,又都师从他们的汪派山水瓷画的前辈老艺术家汪桂英、汪平孙大师,可谓是地地道道的衣钵真传!
江葆华系高级美术教师,他既受过良好完整和严格的美术系统教育,又教学相长,艺术理论水平与修养都比较深厚。加之长期以来,他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汪派山水瓷画的学习与创作,艺术实践与理论研究双轨同步,好比是如虎添翼,走出了一条既属于自己又脱胎于汪派山水瓷画的继承与创新的艺术之路。而汪雪媛作为他的夫人,又同为汪派山水瓷画的传承人,两人志同道合,切磋砥砺,同样在汪派山水瓷画的继承与创新上留下了自己深深的脚印。
汪派山水瓷画因为长期受江南山水人文的浸染,反映到他们的山水瓷画中,就自然而然地体现出对江南山水的热爱和向往。恬淡平和的家园之恋,是几代汪氏传人挥之不去的情结,在江葆华、汪雪媛伉俪的心灵之中,同样有着这种对江南山水的深深眷恋。所以,他们的作品画的都是江南的山水风光、人情物态。
江葆华、汪雪媛伉俪作品的题材,多以江南的传统风土人情为主。画中的景色,或亭榭,或流水,或丛林,或幽径;画中的人物,或劳作,或闲聊,或游走,或远眺….时时处处都体现出江南风景的温婉润泽、江南生活的宁静恬美。
王国维说,一切写景皆是写情。中国优秀的山水画无不重情,观赏江葆华、汪雪媛伉俪的山水瓷画,让人大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之感。那山那水,那草那树,都被赋予了勃勃生机。山的巍峨壮观、水的清澈激越、云的轻柔飘逸、雾的亦梦亦幻、草的昂然临风、树的葱郁苍劲,还有那孤帆远影、楼台亭榭,都幻化在了神美的意境之中。
江南的山水不同于北方的山水,南方的山水清奇秀丽,峻峭幽深,水流飞瀑,云蒸雾绕;而北方的山水则是宏大雄壮,壁立千仞,刀劈斧削,苍茫无垠。所以,作为长期受南方山水人文滋养的画家,江葆华、汪雪媛伉俪的山水瓷画,就有浓得化不开的江南情愫。我很喜爱汪雪媛画的那幅《陌头杨柳绿如丝》的瓷板画,画面宽而平静,江水宁和,山峦起伏,草木朦胧,洲渚交横,云气显晦,空漾而深幽。那明显是江南山水画境,似长江一带山水之清远温润,有雾气蒸腾的湿润感。尤其是山径上行进的游人,以及近岸小船的游弋,更增添了静中之动,使画面充满一片生机。他俩合作的那幅《翠木苍藤一两家 门依古松抱溪斜》瓷板画,我更是情有独钟,这幅画给我的第一感觉可以概括为四个字:蔚然深秀。整个画面布局由近而远,层次分明,主峰突兀奇秀,峰峦叠翠,高而深远。画幅天地饱满,瀑布亭屋,林木堤坝,曲折掩映其中,烟岚缭绕,若隐若现。整体气势雄伟,有峻峭而飘渺的江南山水神韵。
江南的山水画,还有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水的灵动与神奇。江葆华、汪雪媛伉俪擅画江南的山,更擅画江南的水。人们常说, “水为山之脉”, “山无水不活”。从山水文化层面来看,山再高峻,若无江水浩渺、溪水潺潺、飞瀑流泉,也就失去了灵秀之气。江葆华、汪雪媛伉俪画水,无论是波平如镜静态的水,还是飞流直下湍急的水,抑或是缓慢流淌微动的水,都随着山形,依着山势,山环水绕,水涵山根,使得山势更加磅礴,山形更添秀丽。其间再点染溪桥、舟楫、草庐、亭榭、飞鸟,这静寂的山便神奇地有了生气,成了人们向往的精神家园。像汪雪媛画的《溪山清韵》 《松溪雅集》 《泊舟》,江葆华画的《松路入仙山》 《溪山鸣泉》 《溪山烟雨》 《瀑布云山石上流》,以及他俩合作的《琴韵图》 《松荫雅集图》,水在他俩的艺术表现中,有着迷人的、千差万别的形式。有的是宁静辽远的境界,在高天云彩的映照下,水波潆洄,光影粼粼,无限辽阔,直达天际;有的是震撼人心的感受,瀑布的飞流直下,惊天动地,让人好像置身惊涛骇浪间,不由自主地心旌摇动……仿佛那些水都是有生命、有人性的活的物象。他们营造的这种诗意的水真可让人久久地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