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亭 资讯: 车载导航仪显示进入上海虹桥盛世莲花广场,时间定格在2011年9月14日。
凌晨三点,酒店的窗外“沙沙”风声戛然而止。四个小时过去,短暂的休息根本无法完好入眠。此时,距离第十五届上海艺术博览会还有三个小时。
赵坤起身冲泡了两杯咖啡,在上海的第一缕阳光中,迎来了属于她的陶艺主题展“都市生灵·肌理生命”。
这是一次给她带来不少自信的上海个展。
展厅中那个呼应泥板卷筒成型而设计的偌大不规则符号,与她展出作品恰如其分的配合,让人感觉无论身处哪个角落,生命的气息都能从任何一方空间传递出来。
我们的第一次谈话也是从这里开始。
赵坤的童年在安徽淮南度过。在那个靠近淮河的小镇上,冬天下雪的时候,天空与大地都是白茫茫的一片。赵坤一直记得那个场景,空旷的平原上,雪一直在飘着。她穿着自己的鞋子,然后套上爸爸的大靴子,拿着画夹子,撑着一把伞,就跑到外面写生。雪,越下越大,几乎快遮住了她的视线,眼前的景色只剩下手中清晰可见的画。画面中,天寒地冻的平原,冒着寒气的水塘,水塘上还结了—层层冰。
—张张画翻过去,几乎每—张布局都恰到好处。后来,赵坤在儿子小时候的画纸上找到了关于“艺术”的答案。她想起自己曾仔细观察过儿子画画,小孩子拿着毛笔画,画一群鱼。参差不齐地在这里画一条、两条、几条,然后在另一边又画了一条,整张画面布局都很漂亮,疏密有序。不止一次,几乎很多次观察儿子的画都是这样,每一张看了者都很舒服。 “其实艺术就是,让自己回到儿童状态。”这是赵坤最近在创作中最大的感触。
今年,赵坤的工作重心基本围绕着第十六届上海艺术博览会。去年因为采访赵坤,第十五届上海艺术博览会我有幸在现场,冲着赵坤的陶艺主题展而来,一个关于“艺术哲学”维度及其“拉康镜像”角度的学术命题。今年的陶艺展很是让我充满期待与遐想,然而,对赵坤而言,接下来的创作曾一度犯难了, “我现在在想,现代陶瓷如果成传统的了,那么我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出更好的。不由得好像要梳理下,我现在做的属于现代陶艺还是当代陶艺。我怎么找不到我传统的根源”在此期间,有朋友提醒,你本身就是从传统过来的。好似一语道破梦中人,后来,赵坤想通了,自己做的东西还是属于现代陶艺。在她眼里,一个好的艺术家不可能去考虑市场,不然做出来的东西肯定俗不可耐。也没必要去考虑结构,那样做东西都是死的。更不可能去考虑作品受不受欢迎,别人接不接受。至于创作,只有让创作冲动始终处于未知畎态,在游离中获得真正的艺术自由。
责任编辑/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