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 全部
  • 文章中心
  • 了了亭商城
  • 陶艺词典
  • 影视中心
  • 拍卖指数
  • 网站首页
  • 艺术文章中心
  • 瓷器款识图库
  • 藏品鉴证实录
  • 陶瓷视频库
  • 陶瓷拍卖指数
  • 艺术家黄页
  •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 了了亭商城 】
  •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 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
  • 陶瓷艺术研究
  •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 收藏真伪辨析
  • 收藏品市场·故事
  •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 了了亭谈收藏
  • 陶瓷艺术创作溯源
  •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信息发布专栏
  • 景德镇陶瓷新闻
  • 景德镇陶瓷市场信息
  • 名家作品欣赏
  • 陶瓷工艺知识浅析
  • 其他
  • 民国瓷
  • 建国后
  • 太少红狮
  • 茶壶专篇
  • 桃花美女图案篇
  • 晚清-民国瓷瓶篇
  • 笔筒、帽筒类
  • 盘形、碗类
  • 罐类
  • 杂件类
  • 彩绘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颜色釉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雕塑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其他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 一画
  • 二画
  • 三画
  • 四画
  • 五画
  • 六画
  • 七画
  • 八画
  • 九画
  • 十画
  • 十一画
  • 十二画
  • 十三画
  • 十四画
  • 十五画
  • 十六画
  • 十七画
  • 十八画含十八画以上
  • 大师电话黄页
  • 教授电话黄页
  • 高级工艺美术师电话黄页
  • 陶瓷艺术家电话黄页
  • 补充栏目
  • 陶瓷300问
  • 一画
  • 二画
  • 三画
  • 四画
  • 五画
  • 六画
  • 七画
  • 八画
  • 九画
  • 十画
  • 十一画
  • 十二画
  • 十三画
  • 十四画
  • 十五画
  • 十六画
  • 十七画以上或其他
  • 雕塑
  • 青花
  • 斗彩
  • 粉彩
  • 新彩
  • 釉里红
  • 颜色釉
  • 古彩-五彩
  • 综合装饰
  • 现代陶艺
  • 周国桢(教授)
  • 戴荣华(国大师)
  • 王恩怀(国大师)
  • 汪桂英(国大师)
  • 陆如(国大师)
  • 吴锦华(国大师)
  • 宁勤征(国大师)
  • 郭文连(教授)
  • 王安维(教授)
  • 彭竞强(省大师)
  • 袁世文(国大师)
  • 戚培才(国大师)
  • 戴玉梅(国大师)
  • 程曲流(省大师,教授)
  • 李一新(省大师)
  • 王秋霞(省大师)
  • 秦胜照(省大师)
  • 李磊颖(副教授)
  • 刘乐君(副教授)
  • 刘翮天(国家级专家)
  • 陈庆长(老艺术家)
  • 杨杰 麻晓武(高工)
  • 吴伟明(高工)
  • 余劲松(龙盛轩茶具)
  • 李云峰(高工)
  • 胡达民(高工)
  • 徐国明(高工)
  • 汪雪媛 江葆华(高工)
  • 赵坤(高工)
  • 张万莲(高工)
  • 曾静(陶瓷学院研究生)
  • 陈齐招 夏奇奇(高工)
  • 王静(院校老师)
  • 李申盛(高工)
  • 汪则东(高工)
  • 蓝磬阁
  • 王金泉
  • 江龙(高工)
  • 刘远长雕塑作品
  • 网文转载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 陶瓷院校美术教授
  • 陶瓷院校美术副教授
  • 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
  • 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 经省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 经景德镇市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 陶瓷艺术家
  • 仿古陶瓷精品

关闭会员登录

  • 登录
  • 没有帐号?点此注册
  • 忘记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艺术文章中心>>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陶瓷艺术家>>正文内容

被遗忘的油画大师万昊

作者:《瓷器》 来源:了了亭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01日 【收藏】【查看评论】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更多

黄秋园逝世5年后,画作始公诸于世,震撼整个中国画坛,被视为江西乃至全国的骄傲。无独有偶,开创出极具中国传统文人精神的“东方印象主义”油画的杰出油画家万昊,早年被誉为“东方的康斯泰勃尔”,但翻遍中国油画史,却找不到他的名字;97岁高龄去世时,报刊上找不到一条关于他的消息,参加葬礼的人员廖廖无几。

  万昊生前的成就,与身后的落寞,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著名书画评论家万圣兴先生认为,作为中国新印象油画的创始人,万昊先生被埋没得太久,他希望黄秋园的故事能够在万昊身上重演。

   万昊能成为第二个黄秋园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走近这位隐逸多年的油画大师,探寻他身上不为人知的故事。

  一

  了解万昊的人,永远都记得风华正茂的那个英俊青年,身穿英式呢料大衣,意气风发的样子。这是他人生当中最辉煌的年代。

  1941年,29岁的万昊被桂林美专聘为西洋画教授,同时被初阳美术学院聘为静物画兼职教授。

   桂林美专由杰出书画篆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马万里于1941年创立。马万里在诗词、绘画、书法、篆刻方面皆具有十分突出的艺术造诣,其中以花鸟画作品闻名于世,是一位深受爱戴的人民艺术家。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家,马万里曾于暨南大学?、上海美专、中华艺术大学任教。

   年纪轻轻就能够被马万里看中,并聘为西洋画教授,万昊的身上显然有着常人难以具备的某种优势。

   1912年,万昊出生在江西都昌县苏山乡万家畈村,与陶渊明祖居原籍苏山乡陶家畈村隔陇相望。都昌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拥有鄱阳湖三分之二的水域,钟灵毓秀之气,熏染陶冶着童年万昊。

  万昊的高祖万昌福是清道光年间景德镇三大窑户之一,被称作3尊大佛之一,财物之盛,富甲一方。其曾祖为进士,曾主讲庐山白鹿洞书院,祖父则为瓷商。

  家学的渊源,给了万昊很好的文化土壤。3岁开始,万昊便在父亲万籁鸣的指导下学习吟诗作画。

  万昊的父亲系中国早期军校保定军官学校首届毕业生,任北伐军7军参谋,他积极投身辛亥革命,曾随黄兴参加武昌起义,任督战官,后任李宗仁麾下中将平汉司令官,是位爱国将领。

  在父亲的影响下,万昊7岁就能作五言七绝和临碑摹帖,至10岁通晓音律,13岁已经诗才横溢,作有诗句:“小桥流水绕吾家,秋尽沙头数蓼花,枫叶却随风脚去,寻诗不觉日西斜。”

  1927年,15岁的万昊进入武昌美术专门学校附中,开始正式接触美术,学习水彩、素描。学习之余,万昊喜欢用毛边纸临摹画片上的白描人物,信笔勾勒,栩栩如生,显示出极高的美术天赋。

  1933年,万昊插班进入苏州美专高中艺术科学习,这所学校由油画家、美术教育家颜文梁于1922年创立。颜文梁自幼随父学画,曾赴法国留学,入巴黎高等美术专科学校学习油画,其间创作的风景油画显示了他学习西方油画艺术的收获。在欧期间,他节衣缩食,购置并运回著名雕塑石膏像近五百件,图书万余册,使苏州美专的设备成为全国之冠。

  颜文梁的油画长于风景静物,早年手法写实,景色逼真,具有高度的造型技巧。所作《画室》、《厨房》、《肉店》(色粉画)为中国早期油画色粉画的代表作,其中《厨房》获1929年法国巴黎春季沙龙展荣誉奖。留学期间接受古典主义和印象主义的影响,作品在结构严谨、手法写实的基础上,又重视描绘外光和色彩的变化。

  在苏州美专高中艺术科学习期间,万昊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天资。有一次,全校油画专业学员临摹颜文梁先生在法国回来的名画《鲁拉》摹本,还未正式学习油画的万昊被破例允许参加临习,结果表现最为出色,时任教务主任的水彩画家孙文林誉之为摹本翻版作。颜文梁亦在全校大会上说:“在你们身边就有很好的学习榜样,他的前途不可限量,他的名字就是万昊。”

  师从颜文梁后,万昊的画风深受影响,且打下了扎实的造型基础。

  二

   万昊从苏州美专毕业之时,正值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际。

   在此期间,万昊创作了一系列爱国主题的油画作品,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中,油画《皇军末日》、《无家可归》、《奸杀以后》于1939年1月26日参加了国立艺专的抗敌画展。

  当时,负责报道此次活动的《贵州晨报》的报道中这样写道:“首先映入视线的是《皇军末日》。这是一幅宽阔而长大的布质油画,在一群高举着斧头和镰刀的农民包围中,所谓‘皇军’早就匍匐于地了,一个高大的须发苍然的老者,气昂昂雄赳赳的立在前面,手里紧握着一把鲜血淋漓的大刀,血债从那上面一滴滴的偿还了。这是一幅超凡的艺术作品,给我们坚定了胜利的信念,稳固了抗战的决心。而《无家可归》这一幅,更使我们认清了谁是敌人,要安居乐业就必须把敌人逐出国境,那么抗战到底,便是我们唯一的出路。再一转眼,便看见许多赤裸裸的女同胞,带着不能反抗的愤怒被敌人奸淫侮辱以至屠杀。看了这图画(《奸杀以后》),简直不相信大和民族还是人类……”

  1940年,万昊与钱家骏、范敬祥、金右昌、杨祖述等合作绘制的动画短片《农家乐》由重庆励志社制作完成。《农家乐》讲述了祖国富饶美丽的农村被日本鬼子占领,男人们上前方打仗去了,爷爷、女儿、孙子3代人用各种巧妙的办法击退日本鬼子的故事。该片上映正值抗战的艰苦年代,它吸引了一大批观众,上海乃至南洋一带的报纸纷纷撰稿推崇,对宣传抗日爱国起到一定作用。

  这两起爱国事件,让万昊声名鹊起,美术界也开始关注起这个具有强烈爱国意识和独特艺术视角的年轻人。

  也许正是基于这个原因,马万里关注到了他。1941年,在桂林美专成立不久,将万昊作为人才引进,专职西洋画教学。

  在桂林美专就职期间,万昊表现非常活跃,经常与徐悲鸿、关山月等绘画大师接触,组织作品展览,交流创作思想。

  1941年3月28日,桂林美术界为筹募美术工作室基金,举办募捐美展。展品有徐悲鸿、关山月、阳太阳、万昊、林素园、李桦等人的国画、油画、书法、木刻等二百余幅,叶浅予、张安治等名家亦有作品赞助。

  8月22日,万昊与龙月庐、关山月、阳太阳、李瘦石等10余人共同发起筹设桂林美术专修学校,学校设美术教育、西洋画、中国画3科,招生百余名。万昊任该校教授、教导主任。《大公报》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三

   武昌艺专、苏州美专的开放性教学,使万昊对古典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野兽主义等西欧油画风格和流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画了一大批写生、速写和油画作品。安格尔、莫奈、马蒂斯、毕加索等西欧油画大师的作品他一临再四、几可乱真。唐一禾、颜文梁、孙文林、吕霞光等我国第一代油画家的悉心指导和殷切希望,使他立志要在“中西调和”的基础上,独辟蹊径,自出机杼,以求达到:“集众家之长,成一家之法”的效应。

  凭着厚实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多元化的知识素养,万昊不断探索新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开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印象派油画的崭新天地,完成了从继承到发展,从发展到创立的艰难过程,成为我国油画史上一位有影响的开派人物。

  著名书画评论家万圣兴先生曾经撰文写道:万昊教授创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印象派油画与西方新印象主义绘画有着本质的不同。西方新印象主义偏重于对外光的研究与表现,通过对光与色的追求,表现画家的内心感受和表达客观事物的美,不重视作品的社会属性和整体性、建筑性。万昊教授研究自然,注重自然光、色、形的整体效果,强调作品的民族性、真实性、建筑性、整体性。重视质感、空间感和空气的流动感。不扭曲变形自然本真的性灵,以平淡的心态,冷暖色的基调,凭着感觉来表现物体的真善美,使画面产生出闪烁效果和高雅超逸的东方情调。

  然而动荡年代里,前进的道路总是充满着荆棘。万昊也没有逃过多舛的命运,中年丧子,颠沛流离,但即便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坚持创作依然是他生命中最乐于去做的一件事。

  1949年,景德镇陶瓷专科学校改革,万昊任校改委副主任兼艺术系主任、教授。一年后,他用油画技法,创作《马、恩、列、斯、毛》系列瓷版画,进一步丰富了陶瓷绘画语言,引起了国画大师潘天寿的关注。

  有一次,万昊陪同苏联著名画家梅尼柯夫赴庐山、黄山写生,其油画速写《庐山》令苏联专家刮目相看,他们对万昊油画里透露出的贵族气质、高雅格调以及对光和色的高超处理技法钦佩不已,一改苏联专家对中国油画界的轻薄态度。后来,该作品被苏联专家要求带回国内收藏、研究。

  “文革”期间,万昊被冠以“资产阶级反动艺术权威”的罪名关进了江西省集训一队,历年画作被洗劫一空。平反后,万昊淡泊名利,不求闻达,隐逸超脱,隐身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做了一位只知道画画和写诗的学者。

  然而,晚年的平淡生活,并没有磨灭万昊的创作激情,丰富的人生经历,成了他创作的动力和源泉,其独特的油画风格也愈加显得突出一种亦真亦幼的感觉,只是低调的他,很少与人分享这些精彩罢了。

  1997年第一期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美术学研究》杂志在《中国当代美术评论》专栏中,刊载了一篇较长的文字《从幻毁中获得解脱——万昊人生观的二次蜕变》,该文试图从万昊的家庭背景、学画历程、多舛命运来阐明万昊人生追求的演变。该文认为,“万昊在绘画中获得了生命的蜕变,完全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情继承着生命与绘画”,万昊“将油画的境界从对自然的写照转换成为中国文人画特有的借物喻胸臆的特殊表达方式”。该文认为,作为中国第二代油画家的万昊的“主要贡献在于将民族的审美心理与民族的趣味渗透到自己的油画作品中”,从而在自己的油画作品中“注入了本土化的生命力。”

  1998年,万昊的画在台湾就已经卖到了12.9万元/平尺,而在他的故乡,却极少有人知道这位大师的存在。

  时至今日,万昊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留下来的作品,依然是那么的具有震憾力。朦胧而神秘,狷狂而宁静,万昊画的其实就是他的人生,也是他留给世人的宝贵财富。

  这也难怪,万圣兴等评论家发出希望万昊成为第二个黄秋园的呼声。江西的文化界也开始意识到“万昊老师的油画抢救是非常迫切的事,作品再不进行抢救,对江西来讲将是个重大损失”。


  • 上一篇:轻舟淡彩泼新风
  • 下一篇:闲情·闲马·闲士—解读丁之贵的瓷画与人…

最新图文

  •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釉“宝玉系列”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

  •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艺术家赵坤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

  •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艺在陶瓷新彩绘画上的表现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

  •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李申盛新创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

  •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日常和其他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

  •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粉墨”彩陶艺家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关于了了亭 | 艺术家免费登陆服务 | 网站导航 | 代购服务 | 版权申明 |

“了了亭”你身边的收藏顾问 联系方式: jdzmc@vip.163.com   0798-8220952 陈也君:13879808411     李申盛:15079899527

了了亭地址:景德镇市中心莲社北路109号 [名仕嘉苑]10-8号 门面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5-2010 http://www.jdzmc.com   http://www.jdztc.com 了了亭陶瓷艺术馆

赣公网安备3602000200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