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发言
赵彩泉:第一要感谢,有这样一个机会,接触陶瓷学院两位老教授,感谢他们为景德镇、中国陶瓷事业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希望,老前辈们能多参加这样的活动,多交流。
第二,祝贺刘超鸿教授的雕塑艺术集电子杂志首发,这样的新的宣传形式,让人耳目一新。刚刚看到了刘超鸿教授的作品,我感觉到,我市许多艺术家有很多精美的作品,要宣传,要张扬,但很少有人从艺术的角度、社会的角度,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评价。宣传老教授、老艺术家的就更少。他们为陶瓷发展作出了贡献,应该加强宣传,把作品推广开来。
第三,我要谈点我个人的体会或者是希望。第一点,要充分重视或者认识电子网络媒体的作用。希望陶瓷美术家既要重视平面媒体的宣传,也要重视网络宣传,充分利用他来服务自己。二、我们的媒体,要多宣传陶瓷美术家的成绩、作品以及他们的传奇经历,这些都是财富啊。我们既要宣传现在的,也要宣传一些默默耕耘着的老教授、老艺人。三、在宣传过程中,要注重创新,创新很关键,不搞创新,就没有大的宣传效果,我们有好东西,要让大家知道。希望媒体多服务景德镇的陶瓷美术家,创新宣传形式,多和他们沟通,把宣传形式做精、做细,既要注重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社会效益。
刘远长:今天来参加《刘超鸿雕塑艺术集》电子杂志开通仪式,很高兴,也很新鲜。感谢晚报,为我们宣传陶瓷文化又跨出了新的一步。同时,也祝贺刘超鸿老师,也是我的校友。他在陶瓷文化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刘超鸿老师也是我进陶院感觉很新鲜的一个人,他们是第一届是58班,比我高一届。我每天经过他的教室,他每天画一张水彩画,觉得画得非常好,刘超鸿在水彩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刘超鸿老师比较全面,有镂雕、捏雕、绘画等等,他的大部分作品是雕、浮刻。我都感觉,宣传刘老师或刘老师以后的宣传,要突出浮雕,在景德镇,对浮雕这个门类的宣传很少,刘超鸿老师在各种各类的浮雕很好地总结和弘扬,把这个门类继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陶瓷是很丰富的,是国粹,是艺术与科学的结晶,是个多变科学,能容纳很多的人才。陶瓷的门类,在景德镇、在世界上也是最古老、最丰富的。但是变化也很快,我都感觉有一阵风,比如搞综合装饰好,大家都去搞综合装饰。其实,我们很多很好的传统,分门别类地去总结、去发展、去弘扬,对我们景德镇特别有好处。一个人的一生很短暂,精力也有限,我们从事陶瓷行业的人,要在陶瓷某一个方面有一定的见解,取得一定的成效,很难,我们要集中精力,把每一个门类都要有人去做,发扬光大,这个路,还要一步一步地往前走,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景德镇是世界上陶瓷文化最丰富的瓷都,在历史上曾经十分辉煌,很多世界博物馆都有我们景德镇的陶瓷,景德镇的瓷都地位是不可撼动的。时代在发展,要求我们陶瓷艺术更丰富、更有水平、更高、更强、更精。景德镇是千年官窑府,在这个高度再往前上一步,确实很艰难,越往上,就越难,站在巨人的肩上往上走,有点难度。这就需要我们沉下心来,攀登高峰。法国有位陶瓷艺术家叫卡拉姆,他说景德镇是制瓷的天堂,他以来景德镇做瓷器为荣,作为景德镇从事陶瓷艺术的人,更应以此为荣,要珍惜这个舞台。
我们从事陶瓷艺术的人最多,门类很多,但在软件上还不够,景德镇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重手艺轻经营,重产不重销,重做不重宣传”,陶瓷艺术的理论和宣传做得还不够,希望这个能引起陶瓷艺术家和整个社会的关注,注重高品位的、高端的展示和宣传,创新宣传形式。希望晚报在宣传陶瓷方面,又有新的面貌。
陈雨前:今天非常高兴,参加《刘超鸿雕塑艺术集》电子杂志的开通仪式,我既是以景德镇陶瓷学院代表的身份,也是以我个人的身份,参加这次活动。刘先生是陶院的老教授,也是我的老朋友,所以,我以我个人的身份,对刘先生电子杂志的开通表示祝贺。
从另一个角度讲,我又是以陶院代表的身份,祝贺刘教授,刘超鸿艺术青春的第二春从今天开始了。刘超鸿教授在几十年的探索中,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由于刘教授性格比较内向,和社会接触不多、交流得很少,所以大家对他不太了解。刘超鸿一直在默默无闻地勤于耕耘和探索,创作出一批堪称瑰宝的陶瓷艺术作品。我想,通过电子媒体以及去年他的画册的出版,他会焕发艺术创作青春和创作热情,我们有理由可以预期,他的艺术创作将会有更好的收获。
由此,我想到一句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刘超鸿雕塑艺术集》电子杂志的开通和画册的出版,都是刘教授的儿子刘先锦在操办。刘先锦不仅自己的事业做得好,做人也做得好,能主动为父亲做这些事情,但这件事情的意义不仅在此,同时,也是一个昭示,为现在陶院一些仍在陶瓷艺术领域默默耕耘和探索着的老教授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宣传模式。
(本刊记者 张钧和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