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瓷都景德镇,如果提到节庆活动,老百姓大都会回想起盛况空前的景德镇国际陶瓷节。在上世纪90年代初,景德镇能以陶瓷文化为亮点,适时推出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的国际陶瓷节,既体现了景德镇敢于放眼世界的胸怀,又显示出景德镇人打好陶瓷这一能够代表中华文化特色牌的信心和决心。
应该说历时十多年的景德镇国际陶瓷节还是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不论是在提高景德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上,还是在推介和宣传景德镇陶瓷上,景德镇人每每都有不少的收获,为“让世界了解瓷都,让瓷都走向世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历史总是滚滚向前发展的。景德镇竭尽全力当然是想把陶瓷节办得越来越出色,可每况愈下的陶瓷节综合效益指标可说是事与愿违。好在瓷都人冷静作出了理性选择院停办财政资金“担纲”的陶瓷节,面向市场适时承办国家级、专业性的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如同当年适时推出的国际陶瓷节、承办陶瓷博览会同样可以达到提升瓷都品位的积极作用,甚至可以说,瓷博会也是在一定程度上举办陶瓷节,这一点从今年3 月底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被列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国家级节庆活动项目之一来看,便是一个明证。
陶瓷节也好,瓷博会也罢,景德镇人比谁都清楚的是,举办或者承办大型文化经贸活动的目的最后还是要看效益指标的。明眼人不难看出,陶瓷节是咱们自掏腰包请别人来凑热闹,高兴是高兴,可出多进少的“买卖”是不可能长久做下去的;而瓷博会则是咱们负责提供舞台,让别人来演戏,人家会心甘情愿地交钱来,自然用不着我们一厢情愿贴钱,热闹程度丝毫不减一分,搞得好的话,不止是前来“赶集”的高兴,说不定咱们自己也跟着高兴,试想,瓷博会后慢慢数着钞票,你能不乐吗?
必须知道的一个常识是,一个博览会从创办到成功,大抵要经过“一年站稳,三年站好,五年站高”的考验,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自然也得遵循这一规律。所以,每届瓷博会后数钞票的好事还需假以时日。不过,只要我们上了路,又能执着地走下去,那一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