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尘封600年的明代葫芦窑上周五开始渐现真容。
9日下午,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内人声鼎沸,备受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景德镇明代葫芦窑挛窑(景德镇传统瓷业习俗用语,把营造瓷窑称为“挛窑”)开工仪式正在那时举行。
记者在现场看到,明代葫芦窑设在景德镇民俗博览区清代镇窑的上方,仿清代镇窑的窑房的大致框架已经架好,全部采用木质结构,占地面积比清代镇窑略小一些。窑房内最显眼的,就是窑房最里面中心位置暂时由一层水泥砖块围起来的葫芦窑雏形。
记者了解到,如果进展顺利,一个多月后,一座长7.38米,最宽处3米,最窄处1.27米,高2.93米的葫芦窑就将展现在大家面前。
据瓷工介绍,这样容积的葫芦窑可一次烧制80担左右的陶瓷。
代葫芦窑出现于元末明初时期,因形似葫芦而得名,是景德镇特有的一种陶瓷烧造窑式,整个明代时期普及于景德镇的城乡,御 窑厂和民间都在使用,葫芦窑在景德镇陶瓷发展史上有着杰出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后世的镇窑就是在葫芦窑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它是景德镇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明代葫芦窑复烧专家顾问团主持人周荣林研究员介绍,目前,景德镇仅在御窑、湖田、丽阳发现了明代葫芦窑的遗址,而且只有窑场,无立体的形象,更无烧成。在史料记载中,也只有《天工开物》中一张简单的插图可供参考,所以重建葫芦窑存在相当的难度。
当天的开工典礼活动包括祭祀窑神、拜请神像、开工奠基等,活动现场充满了浓厚的景德镇传统陶瓷民俗气息,负责挛窑、烧窑的胡家旺、余恂铨、余云山、余和柱等老窑工激动而自豪地说:“去年我们修复了景德镇仅存的清代镇窑,现在又要重修已经失传的明代葫芦窑,我们一定要把景德镇的挛窑技艺传承好。”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管理处主任陈武平说,葫芦窑建成后,将在今年10月19日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期间举行葫芦窑复烧点火仪式和清代镇(第3窑)复烧点火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