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老友都习惯于喊管兆平“老管”,来得亲切也直接。
老管是“红楼陶社”里最幽默的一个,经常调侃戏耍各位。但他的人生并没有其他人来得顺当,可谓“很惨”。
老管用他调侃的口吻诉说。从小画画,是因为其他的吃喝嫖赌都学不会,只能画画。现在还保留着一本本厚厚钢笔速写和色彩写生,这也被他视作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下放六年,和农民老表一起干活,什么苦都吃过。因为时代背景,在“文革”时期打成“反革命”,他还学会了挨打, “挨打时不要叫,憋住气,那样不会伤到筋骨。”
幸运的是,在此期间被省出版社要去画连环画。在那里伙食特别好, “一个农民看到我们吃的跟我说,他要是吃上一顿,宁愿去死。”他不用去劳动,负责画画,出黑板报。
“所以要有手艺啊。”时隔几十年,老管笑起来,好像在说别人的事。
后来分配工作,他到了宜春的一所大学教书,就经常带着学生去写生,他喜欢与大自然对话,用心灵感悟自然的真谛。他的水彩画特别好,曾在七届全国美展获得大奖。
退休以后,老管回到景德镇,重新操起画笔在瓷上作画。
老管热爱艺术而且执着,从水彩画到陶艺,从水料到釉料,从纸到瓷,这些不同的载体上不断磨合, “水彩是以一种‘轻音乐’式的表现出水色交融,清新明快的风格,有别于油画‘交响乐’的厚实深沉,因此,要将水彩画风格在明如镜、白如玉的陶瓷上表现并不容易。”
他结合陶瓷光亮洁净的特点,尝试将水彩画的技法巧妙运用到陶瓷上,再经过火的煅烧制成精美的陶艺作品。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陶艺作品渐具水彩味,流露出对大自然的感悟与哲思。
或许也因为“很惨”的人生经历,但凡他的画作,都弥漫着一股孤傲、肃穆之感,或者说有些孤独。老管说,看一个人的作品,一定要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作者是什么样的人,否则怎么知道作者画的是什么?他认为,作品流露的是作者对人生的感受。
独自研究、创作了十余年。直到和吴仁赣等老友重逢,共同作画、办展,并组成了“红楼陶社”。现在的老管喜好爬山、勤于运动,和老友闲聊。“老管的身体算好的,他画瓷器站着,因为他功底好,画得快,一下两下搞好了。”吴仁赣说。
几个老友都强调“老有所乐”,老管在此时则一改嬉笑说,老有所乐的同时,他也希望能够老有所为, “年轻时候身不由己,画画、工作是为了生活、生存,现在我把它当做一份事业来做,所以我每一幅作品都认真画,不求产量。如果到死都没有比较满意的存世之作,我想眼睛都闭不上。”
责任编辑/程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