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瓷业生产,早在宋代就逐渐形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到明代,“黄家洲”才逐渐形成为瓷器摊贩集中的市场。它与“瓷器街”市场南向相接,凭临昌江之水,原“苏湖会馆”,背临下河的一段大空地处)即现六小后:),紧依沿河一带,便是市场坐落之处。早年是一片宽阔的墩头,每年春汛来时,周围地势较低易淹,水淹之后,墩头凸出水中央,似“洲”,故人们以“洲”称之,“黄家洲”由此而得名。清代,这里遍地摆的是瓷器摊。到民国初年,这处地带改作篾工工场,原来瓷摊迁入附近低矮房舍营业,称为“洲”店。
“黄家洲”市场与“瓷器街”市场,在经销瓷器的方式上,略有不同。“黄家洲”多属流动摊贩买卖集中市场。它的经营方式,多为摆摊设点,提篮叫卖,俗谓“提洲篮者”也。这种买卖,为个人零贩提篮走街串弄,兜揽窑户瓷器行业经售大宗瓷器所剩余之零瓷,以廉价收集而运往“黄家洲”市场叫卖,这种提篮的人称“走洲”。收购窑户剩余零瓷,一堆一堆过估,叫做“估堆”。
这种“提洲篮”者贩卖之方式,据历史文献《陶录》记载:“有小本旅伴,手提大篮,采取陶户诸瓷器,走黄家洲上,及觅趁各行零卖。......俗呼为耶提篮洲者爷。”又郑廷圭的“陶阳竹枝词”中这样以词咏道:“心灵手巧补油灰,估得明堆又暗堆,好约提篮小伙伴,黄家洲上走洲人。”当年,这座古老瓷器市场,摆摊设点,提篮叫卖,顾客熙攘,摩肩接踵,好不热闹。它与“瓷器街”市场并连,人们称为“姊妹市场”。在景德镇,人们还常闻有“瓷器郎中”的称呼,指的是黄家洲上,那些修饰瓷器毛病的能工巧匠,其功夫之巧和深,令人惊讶称羡! 大凡瓷器“即有损口、毛坯渣贽、大口、炭山等废瓷 ,都能加以磨剪或补整工夫”。这种手艺,当年在黄家洲尚有“磨毛坯店”的开设。
到清朝末期及以后,黄家洲这样的修饰瓷业,由于功夫巧且深又精,被列为景德镇“红店”行业)即彩绘行业) 四种彩绘中之一类,“黄家洲饰瓷业”这一行业,除了磨、补、整、剪器型之外,尚提笔彩饰山水、人物、鱼藻、花卉、羽毛等,多为民间喜闻乐见的画面,很受广大群众喜爱和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