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卖是财产再分配最合理的形式之一,因为它充分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艺术品拍卖当然也是如此,同时还有着不同的特点:首先,拍品都经过拍卖公司的初步鉴定,换言之,拍卖公司为买家把了第一道关。对于新入此道的买家而言,在拍卖会上竞买,比在古董市场购买质量上更有保证。其次,很多卖家都愿意将收藏品送到声誉好的拍卖公司,拍品集中。踏破铁鞋无觅处的东西,在拍卖会上也许得来全不费功夫。 也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人们来到拍卖会场。根据目前的状况,参与拍卖的客人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投资者、收藏者和边缘群体。与前两类参与者相比,边缘群体不确定性较强,或许是出于好奇,或许是处于兴趣;有人浅尝辄止,也有人一发不可收拾。 不论是哪种类型的竞买者,拍卖之前,都要做好物质、精神两方面的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 所谓“物质准备”,就是针对个人的兴趣或收藏方向,尽可能多地学习、了解相关的历史、鉴定等方面的知识。实际上,准备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学海无涯,这将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 而临阵磨枪也是必须的。参拍之前,尤其要重视拍卖公司的图录和预展。一般拍卖公司在推出拍卖之前,都会印制图录。如果您准备参拍,花几百块钱买一本图录实在是非常值得和必要的。在图录中,拍品的尺寸、质地、著录等资料很全面,类似的东西也都能同时见到,可以通过估价进行比较。 在拍卖现场,经常可以看到很多老买家人手一本图录,他们除了自己竞买之外,还详细记录整场拍卖的每一件成交纪录,什么价格起叫,什么价格成交、哪件拍品流拍……经过不断的积累,从中可以窥测市场走势。不少香港买家在嘉德买了东西、拿回香港再卖发了财,靠的就是通过努力练就的眼力和对市场的准确把握。 与图录相比,预展更为重要。在预展上,您可以近距离甚至零距离接触感兴趣的拍品,还可以亲自上手感受一番。预展会场还是难得的学习场所,很多经验丰富的买家、鉴赏家都云集于此,他们对拍品的评价往往精辟到位,现场的倾听会令人获益匪浅。预展也是请朋友帮忙的好机会,在拍品真伪、价位上拿不准,可以约朋友为自己“长眼”。最后,预展还是“摸清敌情”的一个机会,要留心是否有人和你一样关注同样的东西,如果发现竞争者,就要做更为充分的准备。 在确定了自己的竞买目标,到拍卖公司办理手续之后,还要做好“精神准备”——要调整好心态。喜欢的东西无论多么好,总归是身外之物,参加拍卖要带着一颗平常心——买到了固然欢喜,没有买到以后还有机会。没有良好的心态就仓促上阵,要么患得患失痛失良机,要么情绪失控非理性竞争,都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在平常心的基础上,还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确定竞买的心理价位。切忌患得患失,如果竞买过程中超出了自己的心理估价,事先要做好准备,超出多少是自己可以接受的,理智举牌,避免盲目冲动。 那么,怎样就算比较全面地完成了竞买之前的准备工作呢?从对拍品的了解而言,应该对拟竞拍的拍品有一份比较全面文字资料,包括作者、名称、尺寸、材质、款识、名章、年代、价位等综合信息,并确认自己准备竞买的心理价位。 在这里,我们要再次强调:拍卖图录上刊登的拍品信息与拍品实际情况之间必然会有差别——因此,参观拍卖会预展,获取第一手感知材料至关重要。 参拍之前,除了“业务准备”,还要熟悉《拍卖法》及拍卖公司的拍卖规则、拍卖须知。《拍卖法》规定了买家、卖家、拍卖公司三者各自的责任、权利、义务,参加游戏当然对游戏规则了解得越清楚越好。《拍卖法》的法律条款读起来比较拗口,我们将一些重要概念解释如下:“拍卖人”即拍卖公司;“委托人”即卖家;“竞买人”即获得竞买资格的买家;“买受人”即在拍卖会上最后竞买成功的买家。 在拍卖会现场举牌一定要慎重,拍卖师一旦落槌,就意味着买卖契约的签订,举牌者就应履行付款的义务,否则一旦涉及民事诉讼,举牌者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