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网上读了《中国文化报》的文章《瓷与画的碰撞》,心里一直堵得慌。那文章借外地艺术家之口,痛贬了景德镇一番,称当地的大师太保守,没有创新,现在只剩下“景德镇”三个“金字”了。
初听起来,受访的外地艺术家所说好像很有道理,可是一分析就发现他们对景德镇认识不足,思维不清,逻辑不通。加上,景德镇的大师们在外地艺术家面前有强烈的自卑感、理论素养不足、综合知识缺乏,在那一场对话中处于下风也就不足为怪了。
最近我去了趟北京宋庄,和那里的画家聊天,他们认为景德镇的大师就是画匠。我想了想,这也是对的。这也是我要写这篇文章的原因。齐白石不也是说自己就是画匠吗;韩荚林常称自己就是个搞工艺出身的;李苦禅常告诫学生,要百分之百地敬重民间艺人、工匠;郎士宁不就被尊称为宫廷巨匠吗。历史学者都知道,没有民间艺术就没有学院艺术。
外地艺术家和景德镇陶瓷艺术家的作品没有可比性,前者在作画时更多是如何表现他们的思想和观点,也就是说是原创。纯艺术家非常注重这点,而后者更多的时候是如何掌握工艺和发挥工艺特性,不太考虑原创性。同时,外地艺术家在作画时非常注重个性,而我们在画瓷器因受到工艺的限制,所以很难发挥个性。所以陶瓷艺术成就了景德镇的艺术家,同时也限制了个性的张扬。
外地画家说景德镇画家很保守,缺乏创新能力,这只说对了二三成。瓷画成本太高,画瓷的时候就是要让画意和工艺更协调,工艺是第一要素。这是外地画家永远也不懂的。
瓷器的艺术在几百午前我们的老祖宗就知道,艺术瓷就是装饰瓷的艺术。所以创新对于景德镇来说永远不是第一,传承才是她的第一,唯荚才是她的第一,市场才是他的第一,最后才是创新。
至于景德镇地摊“艺术“瓷,扫遍全国搞展销,那不代表景德镇艺术瓷的核心。
工艺品肯定存在高低档次之分,之间互不影响。摆地摊搞展销其实并不违法,国外就很提倡跳蚤市场。有市场就有人经营,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需求。还有一个铁的真理,那就是地摊上永远没有真正的劳力士手表。
来景德镇的陶艺家与我们对话的外地艺术家可能档次很高,可同时他们肯定更清楚,在北京、上海、福州、广州和深圳不也有画家村吗,那些地方不就是全世界行画产量最大的地方吗。那才是“艺术家”最保守的地方,比一比我们景德镇那才大多了。
在这里有一事要问白明先生,你是吃景德镇饭和喝昌江水出名的,你肯定很懂景德镇,可是你的论点好像是刚来景德镇,下的结论和刚来景德镇的外地艺术家一样,真的有点搞不懂。你所问的景德镇艺术家很重视技术,而不太重视创新。其实在市场中的人都知道,一件好的陶瓷艺术品如果有点瑕疵那就要大大的打折。
现代陶艺是另外一种陶瓷艺术,其工艺很难完美,其瑕疵甚至是特色,市场非常小。做现代陶艺的艺术家一般都是学院的教授,他们都有很稳定的收入,可以玩玩。如果现代陶艺家和景德镇艺术家在同一个市场体系中,现代陶艺的市场是非常小的。据陶院一教授介绍,陶艺系的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真正的职业陶艺家在全国只有一二个。白明先生,这个状况你可能是最清楚的。
外地艺术家不知道不见怪。市场就是这个样子,创新必须在市场接受的范围内,在传承的基础上。景德镇的艺术家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真正的画家都非常清楚,采风和民间艺术是艺术生命的主要部分。
在全世界的观念中,城市的发展是谁有文化,谁有文化产业,谁就能够做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