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金融危机见鬼去吧,我们要迎来属于自己的时代。由于各种原因被憋屈了多年的景德镇人,迫不及待地伸出拳头,想要痛快地大吼一声。但有种声音开始出现,科技和产业规模等,固然是让景德镇“雄起”必不可少的因素,但想让景德镇完全地复兴,首先就要做到陶瓷文化的复兴!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著名作曲家刘谖拿着根小木锤,向摆放在面前的瓷瓯上轻轻一点,听着清脆的敲击声,他的眉头一皱,将腰弯得更低,又向瓷瓯发起了第二击。
瓷乐表演者们围在刘湲身旁,既充满期待却又惴惴不安,之前这位曾被美国环境戏剧大师SCHECKNER誉为“最杰出”的作曲家,已接连指出了演奏者在使用瓷编钟、瓷管钟进行演奏时所需改进的地方。
没有任何客套的语言,刘谖站在专业角度上,述说着自己的独特见解。朱大可则站在人群外,端着一只数码相机,随时准备对某件看得顺眼的瓷乐器,来上那么“咔嚓”的一下。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的几位工作人员,则不时朝朱大可这边张望。
此时是1月19日下午4时37分,朱大可、刘谖等人刚在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影剧院观看了青花舞和瓷乐演奏等节目。他们与其说是来欣赏,还不如说更多地带有晶鉴的目的。
时机已经成熟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糟的时代。
正在世界蔓延的经济危机无情地显露其狰狞的面目,报纸上每天都充斥着萎缩、倒闭、失业之类的字眼,缺乏安全感的人们不再期待年终奖的数字能高于往年,只希望公司不时公布的裁员名单中,不会出现自己的名字。
返乡的民工们将所有家当打包,背着一份沉重茫然地准备迎接明天。就连身处内陆腹地的景德镇,也不时传出某外贸型企业大规模裁员、零售业巨头放缓扩张步伐的消息。对于许多人来说;这的确是个很糟糕的时期。
机遇永远在对你招手,只要你能发现它。尤其是对于景德镇而言,更是如此。
2008年的景德镇,是被人充分认识的一年,或者说是充分对外展示的一年。通过景德镇陶瓷学院校庆50周年之际,该学院的“中国陶瓷业黄埔军校”地位.再次在世人面前展现无遗;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全国日用陶瓷标准化中心、全国日用陶瓷信息中心等机构,让人惊讶于景德镇陶瓷科研能力的强悍。
而景德镇特地陶瓷首条生产线的点火试产,也标志着市政府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再次振兴陶瓷业的努力开始获得回报。甚至有媒体因此将2008年,称为景德镇的“陶瓷元年”。
让金融危机见鬼去吧,我们要迎来属于自己的时代。由于各种原因被憋屈了多年的景德镇人,迫不及待地伸出拳头,想要痛快地大吼一声。但有种声音开始出现,那就是认为科技和产业规模等因素,固然是让景德镇“雄起”必不可少的因素,但想让景德镇完全地复兴,首先就要做到陶瓷文化的复兴!
来的是些什么人?
朱大可等人的到来,算得上是个“大事件”。
朱大可是何许人也?著名文化学者,同济大学文化产业系主任,文化产业战略与规划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兼任四川大学、厦门大学和云南大学等多所名牌高校的客座教授。与李敖等人一起,被称为全球华人“思想的力量”的代表。
与朱大可同行的同济人里,还包括同济大学文化产业系副主任夏洁秋、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办公室主任黄松。他们三位的学术研究方向,都是以文化创意为主。
拥有双硕士学历的著名职业经理人陈红苗,资深商务专家李菁,资深企业并购重组专家俞铁成等等,都是此次前来拜访景德镇的上海考察团成员。
他们以朱大可和刘湲为首,仅在1月19日这一天,就考察了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及数家陶瓷企业,而中国陶瓷博物馆和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亦被列入考察项目之内。
通过对景德镇陶瓷企业、科研机构、文化事业等项目,进行全方位多方面的考察,帮助景德镇市政府拟订陶瓷创意文化城市总体规划,将包括瓷乐在内的诸多景德镇特有的文化项目,打造得更好、使其产生更大影响,使之成为其他人了解景德镇“认知之门”的钥匙。这就是朱大可等人此次前来景德镇的目的,其中瓷乐更是他们的重点考察项目。
我们仍需努力
经过合理改造,“瓷乐”完全可以打造成一张景德镇的名片式文化项目,“作为中国之音、陶瓷之音、昌南之音,瓷乐有很强的象征意义。”朱大可这样谈到对瓷乐的看法。
与那些跑到景德镇走马观花一番,然后发一通“景仰”、“璀璨”、“震撼”等溢美之词的人不同,朱大可他们更多的是带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因此,包括刘谖教授在内的这群来访者,并不忌讳公开谈论他们所看到的不足之处。
1月19日中午,市长李放、副市长卢正大和市人大副主任陈长庚在伊龙大酒店会见了朱大可等人。据说考察团成员在席间聊天,认为要让“瓷乐”登上更广阔的舞台,就必须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作为景德镇最为自豪的“招牌”形象节目,在座的某位市文化局官员听到此番言论后,悄悄将身子侧向一旁,带着赞同的语气对人说道:“看来我们仍需努力!”
外国人知道china的含义是“瓷”,却不知道这个单词的发音正是源于“昌南”,这也是景德镇在对外宣传策略上的小小失误。朱大可认为,景德镇要从陶瓷工业城市向陶瓷文化城市方向转型,所做的工作远不止将瓷乐改良这么简单。
“‘景德镇’不仅属于景德镇市,更属于全世界。”据朱大可透露,今年10月将与市文化局联手举办陶瓷创意文化国际论坛,与会者将就如何让景德镇成为以“创意文化”为核心的城市,提出各自的真知灼见。
“曲线救国”有何不可
联系朱大可的上海考察团,,人们很容易想到《时代信报》于2007年10月9日,所刊登的一篇名为《景德镇复兴文化救活陶瓷产业》的报道。该报道出现在我市某网络论坛之后,曾引起景德镇网民们的一片热议。
这篇2800多字的报道,称前几年的景德镇,是“倒在光环中的王者”。从2006年开始,景德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采取“不单纯以陶瓷生产为名片”,而让“陶瓷元素渗透入文化、旅游、教育等各个领域”的策略,来凸显景德镇的名牌效应,进而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展示“一瓷二茶”的特色.形成“景德镇——古窑——瓷乐”文化品牌,让本已险象环生的景德镇“缓过气”来。这篇报道认为景德镇大打陶瓷历史文化牌,是在“曲线救国”!。
“曲线救国,文化救市,这很好!”朱大可认为景德镇的核心优势就在于文化,这世界有目共睹的陶瓷文化,如果能解决好传承与创新的问题,就能救助中国目前传统文化呈现复苏态势的大环境,实现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复兴。
‘严格来说,中国有七大发明厂朱大可表示除了众所周知的那四大发明之外,陶瓷、茶叶、丝绸也是中国人对世界做出的重要贡献,因为它们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这被忽略的三大发明,与四大发明一同改造了世界的面貌,甚至比后者改造得更为彻底!”
一位本地官员向记者表示,“可以说朱大可他们是被市政府请来‘敲打’我们的,通过这些专家的镜子,我们可以照出自己的不足,进而努力去改进并达到成功。”就像朱大可直言不讳地指出的那样:“过度依赖传承,创新意识不足”,是景德镇在陶瓷艺术;陶瓷产业等方面问题的根源,只要突破了这个精神瓶颈,景德镇就必然会有柳暗花明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