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孟树锋
了了亭 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资讯,本文刊发于《中国陶瓷》艺术版: 1 979年,在北京的“全国工艺美术老艺人。专业技术人员代表大会”上授予33位行业精英时,名称还是“中国工艺美术家”,到1 98 8年的大会颁授63位同类艺人时,改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比1 997年5月20日国务院颁布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中正式确定工艺美术大师之名,早了9年。
关于“大师”,比较有名的说法大概要数清华大学“终身校长”梅贻琦“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梅贻琦据真才实学严格遴选,延聘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潘光旦、傅斯年、吴宓、金岳霖、竺可桢、华罗庚等学界巨星到清华任教,才打造出日后百年清华的学术高地,梅校长也落得个“大师背后的大师”之风范。故言大师者,除了必备学问和成就之一流外,其德行、眼光与胸襟亦应是出乎其类、超乎其群的。
工艺美术,涵盖艺术和美学、手工和技术多个方面。工艺方面诸如燃液化气的梭式炉置换了燃柴、煤的砖窑,琢玉的脚踩床子和各式钉铊被电动的高速磨头所替代,艺术方面各种有名或无题的作品系列,皆因人而生,由人创造,反过来又由人享受,以陶冶性情,美化生活,体现艺术、美学、手工、技术的价值和意义。凡是优秀的、有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作品,无不展现至大至刚、瑰丽劲秀的充实之美。正是这样纯正美丽、精益求精的美学思想和作品的代代传承,才滋养了我们民族优秀而又独特的浩然之气,形成了灿烂的民族文化。
历代都有数不清的君子、艺人、匠师,为了追求艺术理想,穷尽工艺妙要,力求至善至美,十年磨一剑,甚至耗尽年华,有谁会想一件作品卖个天价?谁又会想换得一顶“大师”的冠冕?
正是为了弥补历代工艺美术先贤们的缺憾,留住民族文化的传统和手艺,肯定当代优秀者,激励更多后来者,国家从1 979年起,多次召开“全国工艺美术老艺人·专业技术人员代表大会”,每次都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会并颁奖授名,十分重视。五届评选以来,全国共授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365名,涵盖1 1个门类,是13亿国人中的凤毛麟角,珍兮贵兮!历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定与授予,都是极严肃认真的,很少有人质疑它的公正性。而后,各行业协会、各省甚至市县皆来仿效,都在评比自己“一亩三分地内”的大师,有的也冠之以“国家级”。这样还能不大师如潮,头衔汹涌?当然,各种获誉者中,应该说大多数还是名至实归的,极少数因种种原由,在业界和群众中反响较大,个别人甚至在全国引发轩然大波。
大师的群芳竞艳,往好里说,行业急需扩展提升,人才队伍自然也急需“上水平”,各级政府与行业协会也是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但无须讳言,相关单位或部门是否也有因利益驱使,以此揽权聚势,装点门面,凸现政绩,热衷于评授大师,从而助长了大师名号的泛滥呢?而英雄不问出处,干这行的只要评上了大师,除了立时获得耀如明星的光环外,其作品亦可飙升价格,获利甚丰。 “供需双方”都有极大的利益诉求,当然好此者趋之若鹜。在授者,看重了利益,淡化了责任;在受者,为了周全名誉,不得不“功夫在画外”,自然荒嬉了事业。更重要的,原本“珍兮贵兮”的名号,而今居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精英价值和稀缺价值无疑是要大打折扣的。
关注并忧心于当今“大师”现象者,都希望看到中国陶瓷艺术能有健康的发展,而真要疗其疾、康其体、顺民心、强事业,我以为,一是国家管理部门对评授大师工作应有整体规划。例如一个时段应有总量上的控制等,对地方政府和各行业组织的相关评授审批更要从严掌握。二是对前期已评定的各种名谓的大师给予一定清理,统一制定等级和称谓,例如大师只能是国家层面的级别,行业或省以下的依次可分为工艺美术家、艺人等其他称号,以避免国家级、省级乃至地市县级“大师一锅煮”现象。而大师的评授,只能由国家层面制定相关条例并由国家掌评、相关行业部门可以参与,而不应各唱各的调,各戴各个的帽。这样可由国家管理机构会同相关部门联手来保证评授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当然,任何大师名号的评授,都是有其局限性的。真正的大师,最终都是由历史和人民评定的,是要用自己的思想情操、学养造诣、高精技艺尤其是经典传世佳作来说话的。在此,试改用诗人臧克家的经典诗句来作为本文结尾吧:
“有的人/评上了大师/可从来没有谁/当他是大师;有的人/没评上大师/但历史和人民/会把他当成/永远的大师!”
孟树锋简介:
孟树锋,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955年出生于陕西铜川五代陶瓷世家,1 98 0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曾任陕西省铜川市陈炉陶瓷厂厂长、铜川市陶瓷工业公司副经理兼总工艺师,现任铜川市陶瓷研究所所长;作品曾在国内京、沪、港和日本、韩国、美国、法国、比利时、西班牙、荷兰等国参展或个展,荣获国内外多种大奖;作品被多个国家的团体及个人收藏;善鉴古,长民艺,著述丰,有《孟树锋耀州青瓷作品集》和《秦人刻木>等专著出版;获国家颁授的“中国陶瓷名窑恢复与发展贡献奖”,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试点项目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的项目负责人和首席研究专家。
《玉缕耀瓷鱼龙漫衍尊》,高26cm,腹径17cm,口径12cm。2 003年作,运用挖填、粘贴的手段将各种适宜于青瓷的形象、色彩附上,丰富了耀瓷艺术;内有《汉书》张衡《二京赋》及“作者感言”的刻文。为孟大师自己钟爱的倾心力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