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亭 资讯 本文刊载于《中国陶瓷》艺术版:转到艺术方面,我认为最客观、可靠的评审是市场,虽然伟大如梵高,在生时只卖过一幅画。但今天梵高的画价雄视天下,毕竟是反映着市场的评审是判对了。经济学的文章从来没有艺术作品那种市场,只有历史或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是可靠的裁判。
艺术的评审或评判制,市场之外的人为安排是有的,通常效果不妥。
最近看到内地某拍卖行的一本画作目录,是艺术院的学生画作,由该拍卖行主理挑选。算是评审了。翻开细看,认为该行的艺术专家品味尘下,或卖弄新潮。会有什么害处呢?为祸应该不大,因为最终的裁判是举手出钱的顾客。有些顾客无疑会被拍卖行的品位误导,中了计,但长此下去,经得起市场的蹂躏才是赢家。历史上有不少哗众取宠的艺术家能在某段时期获得市场的甜头,但不是好艺术而能持久地被市场看中的例子不多。话虽如此,艺术历史说市场可以误导几十年,使浪得虚名之辈能在自己的生命中得享甜头。
艺术的正规评审有不良效果不少人知道。主要因为评审员通常有好几个,参赛的人务求满足一组人的品位,选走平稳路线及重视技术及美观才能增加胜算。钢琴比赛是例子:如果演出者着重于自己的品味风格来表达,胜算不高。专家朋友的观点是:钢琴比赛获奖会增加被邀请演出的机会,但如果不比赛也常获邀请演出,那就最好不参赛了。
转谈摄影艺术,国际的摄影沙龙比赛我认识。这种比赛不仅有几个裁判,参与的君子通常每年参加几十个沙龙,要顾及很多评审员及不同国家的品位。1 957年我尝试过摄影沙龙。几年前再尝试,要体会一下沙龙评判的品位。得到的结果,是虽然我有两帧作品获几项金牌,但自己喜欢的没有一帧成绩好。这是沙龙摄影作品受到艺术家们鄙视的原因。沙龙作品重视技术,重视美观,也重视巧合难求,但品位俗套,感情表达欠奉。
这就带来一个有趣的观察。我自己喜欢的摄影作品通常是艺术家朋友也喜欢的。这些作品沙龙比赛成绩差,但奇怪地,有市场的需求。换言之,艺术市场不喜欢沙龙成绩好的作品。我的解释,是满足市场只是满足市场中很小的一撮有独特品位的人,而沙龙成绩好则要满足多方面的不同裁判,品位有共通之处的。换言之,个人的品位或情感表达不容易通过广泛的评审。
绘画艺术的评审裁判的效果也类同。在欧洲,尤其是19世纪的英国及法国,那所谓学院派的画作也有经过评审挑选后的沙龙展出,后来被认为是顶级高人的梵高、塞尚、高庚等人永远名落孙山。当年在欧洲绘画沙龙意气风发的画家,今天的艺术历史书籍找不到他们的名字。
责任编辑Ⅳ董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