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中心
了了亭商城
陶艺词典
影视中心
拍卖指数
网站首页
艺术文章中心
瓷器款识图库
藏品鉴证实录
陶瓷视频库
陶瓷拍卖指数
艺术家黄页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了了亭商城 】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
陶瓷艺术研究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收藏真伪辨析
收藏品市场·故事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了了亭谈收藏
陶瓷艺术创作溯源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信息发布专栏
景德镇陶瓷新闻
景德镇陶瓷市场信息
名家作品欣赏
陶瓷工艺知识浅析
其他
民国瓷
建国后
太少红狮
茶壶专篇
桃花美女图案篇
晚清-民国瓷瓶篇
笔筒、帽筒类
盘形、碗类
罐类
杂件类
彩绘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颜色釉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雕塑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其他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
十八画含十八画以上
大师电话黄页
教授电话黄页
高级工艺美术师电话黄页
陶瓷艺术家电话黄页
补充栏目
陶瓷300问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以上或其他
雕塑
青花
斗彩
粉彩
新彩
釉里红
颜色釉
古彩-五彩
综合装饰
现代陶艺
周国桢(教授)
戴荣华(国大师)
王恩怀(国大师)
汪桂英(国大师)
陆如(国大师)
吴锦华(国大师)
宁勤征(国大师)
郭文连(教授)
王安维(教授)
彭竞强(省大师)
袁世文(国大师)
戚培才(国大师)
戴玉梅(国大师)
程曲流(省大师,教授)
李一新(省大师)
王秋霞(省大师)
秦胜照(省大师)
李磊颖(副教授)
刘乐君(副教授)
刘翮天(国家级专家)
陈庆长(老艺术家)
杨杰 麻晓武(高工)
吴伟明(高工)
余劲松(龙盛轩茶具)
李云峰(高工)
胡达民(高工)
徐国明(高工)
汪雪媛 江葆华(高工)
赵坤(高工)
张万莲(高工)
曾静(陶瓷学院研究生)
陈齐招 夏奇奇(高工)
王静(院校老师)
李申盛(高工)
汪则东(高工)
蓝磬阁
王金泉
江龙(高工)
刘远长雕塑作品
网文转载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院校美术教授
陶瓷院校美术副教授
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经省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经景德镇市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陶瓷艺术家
仿古陶瓷精品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保持登录状态
没有帐号?
点此注册
忘记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
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
艺术文章中心
>>
收藏品市场·故事
>>
正文内容
景德镇保持活力的秘诀
作者:《景色》杂志 顾晓杰/文
来源:
了了亭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12日
【
收藏
】
【
查看评论
】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更多
作为世界上唯一一座依靠单一产业,而举世闻名的景德镇,是神奇的。
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而让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的景德镇,是美丽的。
景德镇的神奇与美丽,可以说几乎都与“瓷”密切相关。而景德镇的窑火之所以历经千年不衰,则因为它一直保持着年轻态的活力,这种古老产业的活力究竟从何而来?
也许从景德镇陶瓷业的发展史中,找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泰山不择细土方能成其大
学术界公认景德镇从明朝开始,便成为全国制瓷之中心,越窑为主的浙江地区的南方产瓷区从此一蹶不振。但尊重历史的景德镇人,从不认为这是由镇巴佬独自创下的奇迹。
对景德镇制瓷史有所研究的专家,会很认真地告诉你,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的御窑厂,标志着景德镇无可撼动的“瓷都”地位从此确立。但必须注意的是,御窑厂为“天下窑器之所聚”,能生产仿制国内其他名窑的产品,形成这一局面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当时的统治者,为了生产出尽善尽美的皇家用瓷,而将当时全国的制瓷能工巧匠都派驻御窑厂。
现在让我们将历史的时钟再向前拨动,继续寻找景德镇的“活力”来源。
赵匡胤建立宋朝统一中国后,采取了减税等养民生息政策,农业与商品经济均获得一定程度发展。在此背景下,国内的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兴起,包括景德镇在内的产瓷区也形成了彼此竞争、互相学习的格局。北宋末年,频繁的战事打破了这一格局,北方各地瓷业遭受毁灭性打击,陷入日间萧条之困境。
随着宋室南渡,北方产瓷区的优秀工匠纷纷迁往景德镇,得到北方先进制瓷工艺的景德镇,制瓷技术迅速提高,陶瓷业也发展至新的高峰。考古学家曾从上海、浙江、湖南、内蒙古等16个省、市、自治区,出土了大量景德镇于宋时生产的青白瓷,证明景德镇于宋代就将陶瓷销售市场,扩展至全国各地。
“景德镇瓷器中的‘琢器’,其制造技艺应该是宋朝时,由北方传来。”9月12日下午4时,原景德镇市政协文史办公室主任、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理事陈海澄,在私下场合表述了这一观点。陈海澄称从现有的古窑址发掘成果进行研究,可以看出在宋朝之前,景德镇所生产的瓷器大部分为盘、碗等“圆器”,之后“琢器”才大批量出现。
通过对中国历史上各大名窑所产瓷器进行分析对比之后,陈海澄认为景德镇的“琢器”,极可能源于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钧窑”。
只有了解了景德镇的发展史(确切地说,应该是陶瓷业发展史),才能真正明白“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这句形容老镇瓷业之繁荣俗语的含义。这句话也让我们找到了景德镇瓷业保持旺盛活力的秘密,那就是不断学习先进的制瓷技术,引进制瓷业的能工巧匠,让景德镇的制瓷技术和艺术都不断处于向前发展的态势。
永远都处于生长期的景德镇,能不年轻而又拥有活力么?
江河不拒微流才能有其深
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构成了生产力三要素,其中人(劳动者)被称呼决定因素。
综观景德镇的陶瓷业发展史,也有许多人值得铭记,其中有大批类似于“北方工匠”的外来人士,曾对景德镇的发展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中有专注于改善陶瓷烧造技艺的科学家,也有将陶瓷艺术提升至新高度的艺术家,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才让景德镇在世界瓷业巍然耸立千年之久。
想要了解历史上“外来人”对景德镇产生的影响,也许《昌南先贤》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
《昌南先贤》由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副所长、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涂翼报,与75岁的陈海澄先生合著,该书收录了活跃于昌南大地有所作为的历史人物,时间跨度由汉至民国,而且所记载的人物也不仅仅局限于景德镇(含浮梁、乐平)的本籍人物,产生过重大影响或在某领域发挥较大作用的非本籍人士,也在遴选之列。
对这些非本籍人士再次重新认识,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景德镇的历史,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景德镇的精神。
陈海澄认为非本籍人士中,河北滏阳人赵慨,无疑是在景德镇窑工心目中地位最高、影响最大,也最受推崇的一位。东晋时被推举为官的赵慨,因不愿与污浊的官场沆瀣一气,毅然弃职隐退来到景德镇(当时称新平镇),为了改进瓷器的原料配方、制作、烧制,他在对其他各产瓷区游历一番后,成功地将浙江越窑制瓷技艺与新平制瓷技艺相结合,开创出青瓷新时代。
由于赵慨倍受瓷工敬重,以至于达到被人神化的地步。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少监张善到景德镇督陶时,为表彰赵慨“道通仙秘,法济生灵”,而在御器厂内东侧建立师主庙,祀奉其为佑陶之神。
众所周知的是,景德镇的色釉瓷为景瓷中的奇葩,可鲜为人知的是,外籍人在推动色釉瓷发展的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促进作用。
湖北江陵人何稠被誉为隋代最著名的建筑家、工艺家,他在总结和吸取了他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陶瓷配料和烧成技术加以改进,将烧成温度提高、让釉料显示出的效果更美。为了烧制失传的琉璃制品,何稠专程来到新平镇采购原料,在试烧的过程中,与当地匠人共同烧制出了精美的绿釉器皿,从此景德镇便出现了琉璃窑。
民国时的广东南海人吴霭生,也对景德镇瓷器的釉料配方进行过改进,这位因迷恋陶瓷而欣然开办“合兴瓷庄”的陶瓷实业家、工艺改革家,开创性地以花乳石作为配釉原料,使得烧制出的瓷器洁白如绫,创下了“玉绫窑”的美名。
宋应星在其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中,曾用这样的语句称赞景德镇瓷业之发达,“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成就如此之盛况,非本籍人士可谓功不可没。
吐故纳新让艺术常青
如果说在制瓷工艺、陶瓷烧制等“技”的方面,非本籍人士用自己的智慧作出贡献的话,那在陶瓷绘画艺术等“艺”的层面,他们也一样功勋卓著。
就以明末清初的河南祥符(今开封)人刘源为例外,他便曾协助督陶官在景德镇御窑厂烧造出精美绝伦的贡器,并以此带动民窑,让处于黄金时期的景德镇制瓷业向颠峰再进一步。“民初间制瓷名家中首屈一指者”的刘源,“参加今之式,运以新意,备诸巧妙”,“呈瓷样式数百种”,对后世陶瓷艺术家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应该说正是由于景德镇陶瓷界对于艺术的包容心态,才使陶艺界在吐故纳新的同时,让景瓷的艺术之树常青。这一优良传统,直到今日仍在保持,被景德镇人以引为傲的那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非本籍人士比比皆是。
就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唐自强,便出生于湖南长沙。
近年来,景德镇陶艺界的“吐故纳新”又有了新的变化,以往是常驻、乃至成为景德镇市民的外来艺术家,推动着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如今一些非常驻的艺术家访客们,也在让陶艺不断向前迈进。而且这些非常驻艺术家们,正在让景德镇陶艺界发生根本性地改变。
旅澳华人艺术家阿仙,于1999年来到景德镇,花了9个月的时间与景德镇的制瓷艺人合作,制作了将现代陶艺理念与传统制瓷技艺相结合的人像作品。2000年4月15日,名为《阿仙China,China》的艺术个展,在首都师范大学美术馆举行后在国内外艺术界(注:不仅仅是陶艺界)引起轰动,其作品也被澳洲国立美术馆昆士兰美术馆收藏。
事后阿仙这样解释制作那些斗彩缠枝花纹、青花海水龙纹人像作品的原因,称瓷常被人理解为工艺品、小玩意,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东西;而以瓷为业的人又分为两路,一路专注于研究材料、工艺等技术问题,另一路则试图从艺术角度将其突破,而他自己属于那种想让瓷与纯艺术发生关系的第二路人。
阿仙的成功在让国际艺术界,对华人艺术家的成就用新的眼光予以衡量的同时,也让景德镇本土的陶瓷艺术家们,看到了“瓷”在艺术层面的无限可能。而阿仙只是诸多被深厚陶瓷文化所吸引、因本地得天独厚的良好瓷艺创作环境,而来到景德镇的外来艺术家之一。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大学(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艺术学院(College of Fine Arts)教授茱莉,已是第三次来到景德镇。9月18日晚,朱莉还在雕塑瓷厂的乐天陶社与多位青年艺术家们进行交流,阐述她对于陶瓷艺术的理解。
多次在国际陶艺大赛获奖的茱莉,主张陶艺创作应该将传统与现代因素相结合,曾在美国、欧洲、日本以及中国台湾游历并开设讲座的她,并乐于将不同国家截然不同的艺术理念与创作观点,在各个艺术城市之间交流与传播。
从赵慨到阿仙,从“北方工匠”到类似于茱莉这样的外来艺术家,正是由于这些非本籍、甚至是外籍人士的加入,才让中国瓷都景德镇永远充满着活力,像初升太阳那样朝气蓬勃、永不落幕。
上一篇:
秘方,也是私有财产
下一篇:
打响景德镇牌子之思
最新图文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