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在明末清初,有一位闽人豪商、泉州人氏,来到景德镇经营瓷器生意,洞悉一番商情之后,感到此的徽商、浙商及江南商人,盘踞于这里的经营势力由来已久,但他们的行销领域仅限于国内,出海贸易却是一筹莫展。于是他踏访窑厂,组织人力、物力,着手进行收购各种别具一格的各色瓷器,待到一定数量时,便装船起运,顺昌江之水而下,由鄱阳湖到长江,出长江口后,沿苏、浙、闽、粤岸航行,然后顺风直下南海。 出海贸易,对于闽人来说是异乎寻常的事,尤其是泉州人,更把它视为家常便饭,在他们中间常常流传的是“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待到顺南海而下,来到一处洋面上,船行不久,顿时海浪大作,浪滚船摇,水手倾出全身精力,死死攀住船上的大小桅杆,却难以镇住船舷。此时,船随浪掷,人随船摇,无情的浪涛拍打在他们的脸上,比倾盆大雨从空中飘泼而下还要强烈。这时,闽商心里不由想起天后娘娘显灵的念头,便连声高喊院“天后娘娘,快来救我浴”话声刚落,在狂风恶浪之中,一盏红灯,从洋面上空飘忽而至,稳住了船体。一会儿,浪涛稍息,洋面上仍然波涛滚滚,但船体安然无恙,并能撞浪而行。渐渐一抹光照射下来,全船的人感到心神安定,闽商此时,欣喜地在海面上打恭作揖,许愿之声,念不绝口。 此阵风暴袭击过后,船体顺着季风航行,阿班师傅凭着他往常经验,指着前面隐现出来的乳白色的影子说院“老板,那就是东印度公司的所在地。”不待船舶靠岸,便走来一群不同肤色的外商,他们做着手势,打着招呼,习惯地对着中国的商船,一拥而上。经营过后,闽商感到无比的喜悦,心中禁不住暗自地说院“这是景德镇瓷器,第一次同西欧国家直接进行贸易。” 回到景德镇,修建天后宫的消息一传开,其他行帮的商人,云集而来,异口同声地说院“海上遇险,立神许愿,理所当然,建造天后宫之时,所需人力、物力,全力相助。”闽商说院“这是我向神许愿之事,只能倾我个人全部家产,实现许愿诺言,决不要众人资助。” 天后宫的建造,闽商自琢磨良久,还是没个数,景德镇虽然会馆太多,但以宫殿形式建造,仍然没有先例,请来的匠师也在踌躇难定。老匠师对他说院“若以宫殿形式建造,一不会与其他会馆雷同,也不独依御窑厂形式,只能从突出神祗,结合神祠,才能在建筑形式上越级,仅建筑风格独树一帜,巍峨壮丽。”闽商听后,点头赞道院“突出神祗,才是正宗。” 依照老匠师的布局,天后宫前有戏台,有酒楼,大堂为议事厅,正殿供女神“天后娘娘”,后殿放牌位,边厢为客房,并供有“顺风顺神”与“千里眼神”,祝祷航海贸易平安如意。历史上,妈祖信仰遍及全国,不但沿海、沿江县市建有宫庙,而且随着妈祖信仰的传播,逐渐向内地辐射开来。所以景德镇虽偏居内陆,以往不曾对海神有供奉,但由于这次破天荒地把景德镇瓷器直运海洋,才有这座异乎寻常的庙宇出现。 天后宫建成后,其规模之壮观,超过其他会馆,坐落在珠山南面,殿堂门宇巍峨,檐乎高啄,宽敞明亮,板壁绘图雕花,豪华、宏伟、气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