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器、琢器,大器和小器匣钵等业,在其坯成型时,使用一种木质旋转器械,名曰陶车,简称车,专门做这种车的店叫车盘店。
昔时,全镇有车盘店四五家,其中最老的一家为都昌人开业,牌号为叶盛诰,店址在大强家弄弄口。这是一家祖传三代老店,车盘 质量好,生意一直很红火。
车盘形似蘑菇,是利用旋转速度保持其平衡。在制作方面,虽不如家具那样精细,但制作的结果,却要做到旋转时不歪斜、不摇摆、不震荡,这就是它的工艺特别之处。
车盘的直径有大有小,以慢速为主的琢器业、模利店的车盘要大,一般在 1.3米。圆器业和大器匣钵厂的要快,车盘较小,直径约为 1米。小器匣钵厂和雕塑、镶器用的车更小,直径只有 70厘米。车又分湿车、干车两种,湿车用于做坯、做匣,车盘呈平面。干车用于利坯、剐坯、利匣和修模子,其下面的网脚穿过车盘约 15厘米,夹住“羊脑”。羊脑上圆下方,外侧用泥掺羊毛裹紧,再在其上安“利脑”。车盘用三块 3至 5厘米的厚板镶拼,中间一块狭窄,约占 22%,两边的呈半月形,各约占 39%。车盘底中心,凿一圆形小眼,深约占板厚的一半,直径约 3厘米,安放顶子碗用。顶子碗,瓷质,壁厚约 1厘米,高约 7厘米,直径约 6厘米,内呈圆锥形,酷似笋尖,上釉,外部为涩胎,此为旋转轴心。顶子碗四周凿 4个长方形穿心眼,安置 4根用杉木削制的“网脚”。网脚下部内空处,安一瓷质“荡箍”,内部上釉,内径约 13厘米。网脚外扎一篾箍,叫“网脚箍”。匣钵厂用的却是铁箍。
车盘的用料也较为特殊,干车的木料要干透,否则,半年后会变形。湿车的木料则要湿,不能干。材料以樟木为主,耐霉烂,用它作干车可用 10年,作湿车可用 8年。车桩用杉木,三分之一埋入地下,耐霉烂。车尖俗称“车表”,以榨木最好,耐磨、耐热,而且光滑,次则檀木。车尖亦为锥形,与顶子碗相吻合。车尖与车桩连接处有槽相夹,用铁箍箍紧。
车盘制成后要检验,试车方法很特殊,是用“秤”来“称”。这种秤既无星,又无钩,且无铊。“秤杆”是一根长约 1米,直径约 10厘米的杉木,顶端刨削成车尖状,下端安在呈“丁”字形的木头内。称车时,网脚套入垂直的秤杆,秤杆顶着顶子碗,再观察下面荡箍与秤杆四周的距离。如某一处离秤杆远,说明车盘这个方位重量轻,那么,放一块像鞋底大小的杂木,如重了,就削掉一些,如轻了,则换一块。再轻轻转动,看其是否平衡。如果合适,将木料钉在反面。检验后试车合格才能出售。
车盘店还上户修车。修车时,带上秤,用上述方法进行检验,毛病轻的,当场修好,毛病重的,带回家拆换部件。
车盘安装叫“扛车”,是各行业开工时第一件要做的事。这项工作全由各行业操业者自己去做,需要的,则请车盘店去配合。圆器干车安装在长方形的“车弄”里,一条车弄可安装 4至 10部车,其余行业则安装在圆形的“车窿”里,一洞一车。圆、琢、模利店用车时是用“绞车棍”,戳在车盘半径中心处的车洞内,双手拨动而使车旋转,所以车盘平放,垂直安装。大器匣钵厂做匣用的车,是用右脚后跟踏着“绞车碗”使车旋转。绞车碗,瓷质,下部呈方形,嵌在半径中心处,碗内浅,圆形,上釉。由此,其车桩呈斜形,约 15度。以前工人没有文化,用吊线丈量,从顶端下垂,车桩下部与吊线相距约 30厘米。因操业者各有习惯不同,无需十分精确,有的喜欢平一点,有的喜欢陡一点,各凭经验目测即可。由于车桩向东南倾斜,俗称“东倒西歪”。埋车桩时,周围用鹅卵石和长石层层砌紧,然后放上车盘,木工在荡箍内侧涂满墨汁,车旋转时,车桩沾墨不均匀的地方要刨掉。如此反复多次,直到转一圈时车桩四周都匀有墨迹为止。匣钵厂的车桩还要瘦一点,紧靠车桩四周还要埋插 4根长约 30厘米,宽约 3厘米的竹片,俗称“片栅”,因为荡箍靠竹片旋转比靠木质旋转要光滑得多。新车表(尖),要用纸绳蘸上青油点燃,让烧热的青油滴在尖杪上,炼得车尖呈紫酱色。旧车表磨损了,要重新刨圆刨尖,也要用热油滴炼。安装时,将少许棉花蘸油后盖在尖上,以保持滑润。安车桩时,将一大匣圈套在外面,防止泥屑掩塞荡箍。匣钵厂的干车是安装在地面上,车下面安有专门取泥屑的“利皮门”。
小器匣钵厂只有琢车,其车除车盘较小以外,还有上下两层,其他结构均与上述各业用的车相同。这一业的工人是站在车前作业,车盘的高度约在人腰部,用手扳动车盘,使其转动,因此,这种车的木材选用和制作工艺,都比圆器等业的用车要简单得多。此外,琢器的大花瓶、大花缸以及雕塑、镶器等业的的吹釉用车,都与小器匣钵厂用的车相同,但车盘只有一层,车桩是安在木头上,可以搬动,而且很低,人坐着在车前作业。
车盘店与独轮车合在一个行会,叫“红车公会”。行会与窑户之间没有任何约束性的行规,全靠以质取胜 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