坯刀店是专门为圆琢二器锻打利坯刀和剐坯刀的店铺。另外,还有杂货店和钢货店,杂货店专门锻打人们日常生活所用的铁器以及农具,诸如菜刀、火钳、犁、耙等。钢货店专门锻打木匠、篾匠、桶匠所用的刀、凿、刨等。这三种店同为铁匠店,但各有分工,不得相互掺行,否则违犯行规,要受到行会的处罚。
坯刀店的铁匠全为江西高安人,又以该县祥福乡周围的宋、熊、张、孙诸姓为多。他们的手艺只传儿子,少数传同籍亲友之男孩,所以从老板到伙计,没有一个非高安人。坯刀店的行会叫“坯刀职业工会”,店主和伙计都可入会,会址设在瑞州会馆。每年夏历八月十八日为做会日,届时,全瑞州府旅景同乡,包括豆腐店、馆子店等,都到会吃酒。
全镇坯刀店约 30 家,包揽了圆琢二器的生意。坯刀的锻打工艺较简单,新刀用小铁块烧红后打成刀具;旧刀在炉中烧红后淬火,冷却后双面挨次捶打,最后用铁剪剪平即可。
圆器坯刀 某圆器老板开业时,选择了某坯刀店为其锻打坯刀,坯刀店的老板就上窑户家里“做客”,名曰祝贺道喜,实际上是来买生意,一般要包银元 5 块,相当于一只利 坯的全年工钱,还要到行会登记,交费 3元,作为保护“专利权”。从此以后,这家窑户的坯刀永远归这家坯刀店锻打,不得更换他家,而且,只要招牌不倒,还可以传子传孙。如果窑户老板单方面更换了坯刀店,便要遭到瑞州会馆、三窑九会甚至总商会的干预,约窑户到馆子里谈判,窑户不仅要付酒肉帐,还要赔偿原坯刀店的损失。但是,坯刀店却可以更换窑户,如某坯刀店包打的坯户太多,忙不过来,与同行商量,将宾主转卖,这时,买宾主的要付一笔钱,金额一般为一只利坯的 5元。不过,卖宾主之事很少发生,大多数都是在人手不够时,多请伙计或带徒弟来解决。这种世袭的宾主制,叫“发枝生根”。匣钵厂、瓷器行、茭草、打络子都有这种行规。据传此规起自明代,当时御窑厂建立后,分散在四山八坞的坯房、窑屋也纷纷迁到城区,而好些行业却跟不上来,督陶官启奏皇上后,便对坯刀店等业实行世袭的“优惠政策”。
窑户付给坯刀店的工钱为包年制,以利坯工多少计算,坯刀大,价钱稍高,坯刀小,价钱稍低。每一只利坯的脱胎银元 7元,罗汉汤碗 5元,酒令盅 4.5元,二白釉和一处灰可器 10元,工钱按四季支付,夏历三月初一到五月端午节为第一季,五月初七到七月中元节为第二季,七月十七到十月人工节为第三季,十月十六到腊月十三为第四季。行规还规定,窑户因生意不好或者打派头等停工不足一季时,不得克扣坯刀店工钱。
坯刀店对窑户所用的坯刀实行包打包修制。坯刀店老板每季度都要到窑户家和坯房里走一走,一是收帐,二是认识一下利坯和剐坯师傅,看看换了人没有,以免取刀时发生差错。因为送旧刀和取新刀皆由利坯工和剐坯工自己前去,无需窑户插手。利坯工和剐坯工一般有 30把坯刀作周转,每用到 20把左右,就送到坯刀店复炉锻打。坯工送多少,店里收多少,头天送来,次日来取,不管数量多少,坯刀店都要当天全部完成,白天做不完就打夜工。一户坯刀店,都有几十户宾主,为了不使坯刀搞错,采取牌子跟刀走的方法。坯刀店准备竹牌若干,长约 10厘米,宽约 1.5厘米,青竹一面烙有坯刀店的牌号火印,黄竹一面空白,坯工送来了坯刀,店里将两根竹牌,各写上什么刀的数目,一根由坯工带走,一根插在坯刀上,复炉和锻打按牌子的次序,牌子始终插在坯刀中。第二天,坯工凭牌子取刀。一把坯刀可以复炉五六次,不能复炉还原的,需换新刀,换新刀不需另外付钱。
瓷业生产的规律,上半年是淡季,下半年是旺季。瓷业旺,铁匠也跟着忙,天天打夜工, 10点钟以后都睡不了觉。所以,每到下半年,老板把伙食搞得好好的,如果不注意,也会发生“打派头”。当然,这个派头和坯工、窑工相比,那就要文明得多,因为都是同乡或是师徒、亲友。打的方法是:挑选坯刀多的一天,由一人提议“上馆子”,于是,大家丢下手中的活,都奔向某酒楼。这一招会使老板着慌,因次日没坯刀给坯工,那可要闹翻天,他们会搬走铁锤、铁钳,搅乱各窑户之间的坯刀,弄得店里狼狈不堪。为了息事宁人,老板便立即赶到酒楼,只字不提做工的事,还亲自点菜、斟酒,伙计吃饱了,老板赶紧付帐。大家回到店里后,赶紧干活,就是夜工打到天光,也要把所有坯刀打完,保证第二天坯工按时取刀。
琢器坯刀 琢器业只有利坯工,没有剐坯工。利坯工的刀具名目繁多,有板刀、条刀,有的宽,有的狭,有的直,有的弯曲。但是琢器窑户和坯刀店之间没有任何联系。窑户只每月发给利坯工 1斤半猪肉的刀子钱,逢到闰月减半。那么,坯刀的锻打皆由利坯工自己负责。坯工可以自由择店,可以讨价还价,可以任意挑选所需刀具,不受任何约束。坯刀店对琢器坯刀锻打的收费也奇独,不是按数量计,而是按重量计,即每斤坯刀若干元,每斤复炉锻打费若干元。此外,琢器业的雕削工、针匙业的 修模工等,皆按此收费。当然,坯刀店要有过得硬的质量,否则是没有生意的。
发锉 不论圆器、琢器、修模,工人们所用锉刀的钢锉,皆由本人购置。圆器业坯工用的锉到钝得不能锉坯刀时,由窑户付工钱,到坯刀店重新锻过,叫“发锉”。方法是:窑户向坯刀店买锉牌,牌的一面烙有店的牌号,另一面烙有“一把”或“两把”字样,坯工凭锉牌到坯刀店发锉,第二天或第三天,凭锉牌取锉。琢器或修模以及其他行业的用锉,皆由用锉者自己付钱。发锉的工艺是:将旧锉在炉中复火,淬火后锉去旧网纹,然后一人手握直型合金钢刀,呈斜形密而快速地移动,一人双手握锤,力量均匀地打在钢刀上,来回二次,新锉上出现了交叉斜形锉纹。
坯刀店与圆器窑户实行的“发枝生根”的世袭宾主制,不利于坯刀的质量提高,坯工与坯刀店的争吵时有发生。民国 36 年( 1947 年),圆器业的窑户老板曾抵制这种行业垄断,由三窑九会出面,从都昌请来一位姓杨的师傅在马家井开店,高价聘请名师作指导,牌号为“新陶坯刀店”,工钱由三窑九会补助。由于圆器业和三窑九会都是都(昌)帮掌权,人多势众,而瑞州府的坯刀店属杂帮中的小帮,势单力薄,虽经干涉,也无济于事。为此,好些质量不好的坯刀店丢掉了生意。
50 年代初期,所有坯刀店组成坯刀业合作社。公私合营后,又将坯刀的从业人员分散到各个大瓷厂,这样,打坯刀的铁匠都成了国营工人,旧的行规也随之化为乌有了 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