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景德镇陶瓷款识 | 雁过留声 | 影视中心 | 收藏论坛 | | |
您现在的位置: 景德镇陶瓷在线 >> 文章中心 >> 陶瓷艺术研究 >> 彩绘·陶瓷艺术研究 >> 文章正文 |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
|
|||||
陶艺历史·景德镇五彩瓷艺术发展综述-古代五彩篇 | |||||
作者:刘杨 王建… 文章来源:景德镇陶瓷艺术精品鉴赏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0-28 |
|||||
● 四 五彩瓷的基本特征及品类 五彩瓷是成熟于明代的釉上彩绘瓷,因此也称“大明五彩”。由于工艺技法和使用材料的原因,在清代康熙年间亦称为“硬彩”。五彩瓷的制作,是以烧制好的白釉器为基础,生料、矾红勾线,只有矾红深浅洗色,其他均以透明色平填;描绘图案纹样后入窑烧烤,经750℃至850℃窑火烧烤而成;色彩以红、绿、黄、蓝、紫、孔雀绿等色多见,但每款器物各有不同,根据纹样的内容,有的还加饰金彩。通常情况下,每一件作品并不一定五色俱全,明代的作品,有些只用两三种色彩。根据图案需要,色彩搭配得当,同样精美富丽。清乾隆文献《南窑笔记》载:“其五彩则素烧纯用彩填出者是也。”照此划分,五彩应该指单纯的釉上彩。 (一)五彩瓷的工艺要素 五彩是在已烧成的白瓷上以低温色料描绘图案纹样,然后经第二次入窑烧成,最主要特点是有绚丽的色彩。关于五彩所用色彩,清《南窑笔记》云:“彩色有矾红,用皂矾炼者,以陈为佳;黄色用石末铅粉,入矾红少许配成;用铅粉、石末入铜花为绿色;铅粉石末入青料则成紫色;翠色则以京翠为上,广翠次之。”这些颜料是含有铁、钻、铜、锰、锑等矿物元素着色剂的低温色料。五彩是将这些颜色巧妙搭配在一起,构成丰富多彩的装饰效果。色料是成就五彩的基本条件。 五彩瓷器的精美依赖于整个制瓷过程。从制坯、烧成、彩绘、二次烧成,环环相连,一丝不苟。明清时景德镇制瓷分工很细,仅彩绘一项,《景德镇陶录》记载,就有“乳颜料工、画样工、绘事工、配色工、填色工、烧炉工”。每工各司其职,以致达到纯熟致精的境界。这种分工制度,有力地保证了彩瓷的工艺质量。五彩在画彩时有严格的工艺规定。“至画瓷所需之料,经月之后始堪应用。”画彩时“须将各种颜料研细调合,必熟谙颜色火候之性,以眼明、心细、手准为佳。其用颜料法有三,一用芸香油,一用胶水,一用清水。盖油便于渲染,胶便于榻抹,而清水调色则便于堆填”。详细叙述了彩绘的用料和方法。这些方法是景德镇陶工、画师集多年的实践经验,探索出来的有效工艺成果。五彩绚丽丰富的色彩特征,也是这些绘制工艺创造的结晶。 在制瓷工艺中,烧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景德镇陶录》云:“白瓷加彩后,复须烧炼,以固颜色。爰有明暗炉之制。小器则用明 炉,口门向外,周围炭火,置铁轮其下,托以铁叉,以钩拨轮使转,以匀火气。大件则用暗炉,高三尺余,周围夹层贮炭火,下留风眼,将瓷器贮于炉,人执圆板以避火气,炉顶泥封,烧一昼夜为度。”烧彩,火度最重要,火度高了,有些颜料就出现流动;火度不够,颜色不发亮,釉面灰暗。因此,烧成工艺是决定五彩成败的关键。 五彩瓷器装饰所使用的釉上颜料十分丰富,因此表现技法也多样化。五彩绘制有其严密的工艺过程。当图案设计好以后,仔细将图稿转印到瓷器上,然后用料笔勾线。勾线所用的料笔,必须具备“尖、圆、齐、健”四大特点。“尖”是指笔头要尖细,便于画点;“圆”是指笔肚挺而圆,便于储料;“齐”是指笔尖蘸油后压扁,顶端的笔毛整齐,勾勒粗、细线时均可运用;“健”是指蘸料后笔毛富有弹性,描绘时便于操作。五彩装饰所表现的题材是广泛的,勾勒的线条也各具特色,借鉴中国画的笔意,但不是模仿中国画的线条,因为它所用油性材料有其鲜明的特征。 填色与染色是五彩瓷工艺另一重要部分,填色、染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五彩的效果。五彩填色要求沿着勾勒奸的图案轮廓,平整均匀、笔笔连接地填平填实,并做到颜料稍厚、瓷面光洁。染色时,主要针对矾红颜色施以洗染,以表现图案纹样的深浅、浓淡的不同变化。 五彩瓷常见的工艺缺陷有三种:一是线条泡笔锋,画面的线条断断续续,残缺或移位,这主要是因油料调和不当导致的;二是惊爆现象,画面出现裂纹,甚至剥落,这主要是颜料配制不当造成的;三是皱色现象,这主要是填色过厚而且不均匀产生的。这些工艺手法构筑了五彩瓷的工艺特征,是五彩瓷艺术的基本要素。 (二)五彩瓷的人文要素 五彩瓷在明代出现并兴盛绝非偶然,这完全是陶瓷文化经发展积累到其时被催生而出的一种必然现象。透析自宋代以来中国陶瓷的发展,可见其端倪。宋代陶瓷多冷艳绝尘,典雅孤傲;元代的瓷器多过于粗放狂野;而恢复了汉民族统治的明朝,在度过了一段恢复汉文化精粹、追求严谨的时期后,明中期开始出现追求自由清新的趋向。明代陶瓷显示了一切制作趋向日常实用,具有平民化以及追求现实生活的意味。明代瓷器不同于宋,也不同于清。一般说来,清代陶瓷是人工的、几何形式的、技术至上的、严谨而规范的。而明代瓷器却是自然的、流畅的、富有更加浓烈的艺术意味。明代陶瓷在造型方面追求一种人工的自然,不雕琢、不强制,如瓶、罐一类造型,拉坯成型时分段进行,明代瓷器大多可看到两部分相合的痕迹,保留了一些当时的工艺特性。明瓷不如清瓷精细,却更多一些表露出自然精神,耐人寻味。 明代五彩瓷器装饰以浓重艳丽的红彩为主,显得热烈而鲜明。明代各朝都很爱用红彩器,这就给红彩器的出现和釉上五彩的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明代出现以红色为主的彩瓷,可能与洪武皇帝以红色为贵的审美意识密切相关。五彩是以红、绿、黄、蓝、紫为主色,这恰恰符合了东方色彩的美学观。 (三)五彩瓷的装饰要素 构成五彩瓷器艺术特征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它的装饰性。五彩瓷备受人们青睐的主要原因在于它浓艳明丽的色彩和精美的图案纹样。五彩瓷的装饰题材广泛而丰富,画面内容无论是一种或数种植物,还是具有传统宗教以及神话色彩的图案,纹样造型都采取“观物取象”的方式,把所要表现的对象形式化、规律化、秩序化,强调其象征意义。在构图和纹样的组织中呈现出一种秩序形式,这种形式无论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都给人以秩序和美感。 五彩瓷的图案是以装饰性语言展现出来的,它的构图、画法以及所使用的线条,均追求一种形式美规律。正是这种装饰性的彩绘语言,形成了五彩独特的艺术风格。 (四)五彩瓷与其他彩瓷的区别 明代彩瓷的发展是多线路的,许多品种是在同时或者在同代先后出现,在工艺上也很相似。但每一种瓷器又均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前文专门论述过五彩瓷艺术,下文将分别介绍同时期其他品种的彩瓷艺术。 1.青花五彩瓷 青花五彩的称谓,应该从其彩绘工艺的方法进行判定。“五彩”是针对以红、黄、绿、紫和青花等五种主要色彩而言,如果以这五种颜色分别在瓷坯和瓷胎上画彩,就是我们前章所述的釉上五彩。而青花五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其工艺与斗彩异曲同工。那么何为“青花五彩”,何为“斗彩”,区别主要是在青花的使用方面。斗彩是采用青花料勾勒纹样的轮廓线,烧成后再在轮廓线内填釉上彩,青花在斗彩中所占位置很重要。青花五彩不用青花勾线,青花只作一种颜料来点缀图案,如有勾线也是极少的。五彩只是将青花料作一种颜色来用,青花起辅助作用。因此青花使用的量就是判断两种不同工艺的标准。 中国陶瓷工艺制作涉及范围很广,技法各异,明代彩瓷品种很多,长久以来,文献只以“五彩”统称,到乾隆年间《南窑笔记》才提出“五彩”、“斗彩”、“填彩”等新说。因此,鉴赏时要注意器物以哪种工艺为主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判断。 青花五彩瓷是宣德窑所开创的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的彩瓷,是一种独具特色的陶瓷。明代文献记载:“本朝窑器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为今古之冠,如宣品最贵。”青花五彩的特征是以白中泛青的瓷胎,配以一定的青花,再以丰富的釉上彩来装饰图案,具有玉质般感觉的瓷器显得非常精美。景德镇考古研究所收藏的明宣德款《青花五彩鸳鸯莲池纹盘》,充分展示了青花五彩的工艺特点,装饰纹样采用了青花色彩平涂、青花勾线填彩几种手法,是典型的早期青花五彩器。 青花五彩器自明宣德创烧开始,一直延续到清代,历经了二百多年,烧造了许多精美佳作。明嘉靖、万历是青花五彩发展最盛的时期,开创了彩瓷制作的新局面。嘉靖青花五彩多为官窑生产,由于青花色料改用回青料或加石青,所以色调表现为蓝中泛紫,十分浓艳,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矾红彩料的大量制作和使用,也使五彩更加显得色彩亮丽,带有枣皮红色的矾红与蓝中泛紫的青花料,搭配起来很协调,具有新颖的风格。这种色调,持续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 万历青花五彩的制作数量很大,质量很高,在明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并有其明显的特征。一是器物形制大,追求造型高大奇巧的特点。二是装饰华丽,绘瓷所使用的青花不仅作局部色彩点缀,而且还和红彩、绿彩共同当作主色调用。同时还将镂空工艺和彩绘结合。装饰内容广泛,常用的装饰纹样达几十种之多,最常见的是龙凤纹,还有蟠螭纹、花鸟纹等。 明代天启年的青花五彩也有其特征。在造型和装饰方面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具有传统风格的,一类是具有日本风格的。这类具有日本风格的青花五彩瓷器是在何种背景下生产的,现在尚无定论,通常说法有二:一是中国工匠按照日本订货要求生产的,二是日本的陶瓷艺术家在中国学习时所制。清康熙时青花五彩,显著的成就是对青花的运用。由于康熙中晚期青花成就显著,对青花五彩亦产生影响。 康熙青花五彩,早期作品胎体较为厚重,瓷质坚硬;中晚期则变得胎体轻薄,装饰纹样绘制精细,色彩明快艳丽;所用青料青翠明亮,彩绘工艺上运用了“分水皴”的技法,使得画面效果更加鲜亮。尽管康熙朝釉上五彩发展极快,并发明了釉上蓝彩,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并没有影响青花五彩的继续发展。清代青花五彩保持着独有的特色,一直烧造至晚清。 2.黄釉青花瓷 黄釉青花瓷是明宣德年首创的,属低温黄釉品种。它的工艺是在烧好的青花瓷上,罩上一层低温黄釉,烧好后露出隐现的蓝色花纹,清新素雅,别具特色。 3.色地彩瓷 嘉靖、万历期间,各种色地彩瓷数量{艮大,在景德镇御窑厂的制瓷档案中有这样的记载:“青地闪黄鸾凤穿宝相花等碗共五千八百……紫金地闪黄双龙花盘碟六千,黄地闪青云龙花瓯一千四百六十,青地闪黄鸾凤穿宝相花盏、爵一万三千五百二十。”说明当时产量很多。这些品种有黄地红彩、红地绿彩,黄地紫彩、黄地蓝彩、柿地绿彩、黄地绿彩等品种,其中有的品种要三次烧成。俗称“黄上红”的瓷器,其工艺是高温烧成瓷胎,然后浇上黄釉,再以900℃左右温度烧成黄釉瓷,然后用矾红彩在黄釉上涂地,露出纹样,低温烧烤即成红地黄花器,由于红彩罩在黄釉上,看上去便是红地黄彩了。因为采用多层上彩上釉,此种瓷器色彩显得沉稳厚重,是一种工艺讲究的制品。嘉靖、万历时色地彩瓷品种很多,造型也很丰富,除了盘、碗,还有瓶、盒、罐、尊、炉等;纹样多为云龙纹、凤纹、缠枝花纹、人物、婴戏、瑞果等。这些色地彩瓷在造型、装饰、色彩、工艺上都为明代陶瓷增添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开创了既有强烈色彩对比,又能沉稳安定、艳而不俗、雅而不乏的陶瓷审美范例。 4.素三彩 明代的彩瓷发展,到了成化至正德时期,又创制出了一个新品种“素三彩”。这种素三彩瓷有两个特征,第一是色彩中不用红色,这和明代纯粹釉上五彩以红为主色的情况截然相反;第二个特征是开拓了在宣德时期刻填酱釉和弘治时期刻填绿釉的基础上,直接施色釉的新工艺。素三彩以黄、绿、紫为主,但并不一定只限于这三种颜色。素三彩的称谓与中国人对色彩象征意义的理解和色彩审美习惯有关,社会风俗中认为红色代表喜事、荤事,而白色、蓝色、绿色、紫色代表丧事和素事。 从明代彩瓷发展的情况看,素三彩是在五彩瓷、色地彩瓷的基础上演化发展出来的,表明了明代中国陶瓷烧造工艺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素三彩丰富了中国高温素烧、低温釉烧工艺。素三彩在明代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成化,正德、嘉靖、万历四朝,无论在装饰、造型还是烧成工艺上都体现了很高的水平。往往在一件器物上集刻、绘、雕等多种工艺于一体,低温、高温结合烧制,无论造型大小均能做到造型规整,釉面光亮,纹样精致,展示了很高的制瓷工艺成就。 康熙素三彩是在明代成化素三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有了进一步提高而成为著名的陶瓷品种。康熙以后各朝都有制作,在光绪时还有少量的仿康熙作品,因此,康熙素三彩瓷更显名贵。 康熙素三彩从工艺方面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在素胎上刻划花纹后施白釉高温烧成,再在白釉上施彩后低温烧成;第二种类型是在素胎上刻划纹饰后高温烧成,然后施以各种彩釉再烧成;第三种类型是胎体不加刻划,通体施褐黄釉彩而成所谓的虎皮斑。康熙素三彩,官窑民窑都有烧造。康熙素三彩继承了明成化、正德三彩和嘉靖、万历年多种色地彩瓷的传统工艺,以黄、绿、紫为主要颜色,或加蓝色相辅,因不用红色,故有“素三彩”的称谓。个别加红色的素三彩,过去有“三彩加红,价值连城”的说法。 素三彩的装饰以人物、山石、花卉、花鸟、海兽、水禽、荷塘等内容为常见。构图紧凑,纹样描绘精细。康熙素三彩有以下几个不同品种: 黄地紫绿彩是沿袭明代万历时的品种,从康熙起一直生产到宣统,成为清代延续不断的传统品种。造型多为各式盘类,纹样多为葡萄、云鹤、朵花,盘内刻填并绘以紫绿龙纹图案。 白地三彩以素白地器为胎,采用釉下刻花与釉上彩绘相结合的装饰方法,刻花纹饰和彩绘纹饰相呼应,在彩釉纹饰下隐现另一种花纹,彩色艳丽,层次分明,是康熙素三彩中的精品。 墨地三彩制作工艺为先在胎体上施绿釉,然后再施黑釉,即用珠明料盖在绿色釉上面,经低温烧成。墨地三彩瓷器以黑色釉为地,再以深色勾画花鸟、植物纹样,然后填黄、绿、紫、白各色。笔意纯熟,线条有力,层次分明,典雅古朴。 虎皮三彩的器物表面以黄、绿、紫三色釉点染成斑点状,经自然晕散形成不规则的似虎皮状的斑片,很有新意。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康熙虎皮釉大碗》是这一品种的代表。 康熙素三彩是一种极具特色的彩瓷品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工艺制作方面达到了极高的水平,特别在色釉的使用和烧成工艺上已进入了十分自如的境地,在艺术形式上也是不断开拓,对中国陶瓷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五彩瓷作为景德镇陶瓷艺术中的一种品类,深受世人喜爱,并不断地向前发展。它的特征正在发生变化,类别也更加丰富,但始终闪耀着五彩缤纷的绚丽光彩。 |
|||||
本站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提供资源共享,以任何方式转载及引用本站内容,请通知本站,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五彩、青花五彩考 斗彩与五彩的区别 陶艺历史·景德镇现代陶艺发 陶艺历史·景德镇陶瓷综合装 陶艺历史·景德镇青花、釉里 陶艺历史·景德镇青花、釉里 陶艺历史·景德镇新彩瓷艺术 陶艺历史·景德镇五彩瓷艺术 陶艺历史·景德镇陶瓷雕塑艺 陶艺历史·景德镇颜色釉瓷艺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 |
景德镇陶瓷在线(景德镇名瓷在线)版权所有. 站长:李申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