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中心
了了亭商城
陶艺词典
影视中心
拍卖指数
网站首页
艺术文章中心
瓷器款识图库
藏品鉴证实录
陶瓷视频库
陶瓷拍卖指数
艺术家黄页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了了亭商城 】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
陶瓷艺术研究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收藏真伪辨析
收藏品市场·故事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了了亭谈收藏
陶瓷艺术创作溯源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信息发布专栏
景德镇陶瓷新闻
景德镇陶瓷市场信息
名家作品欣赏
陶瓷工艺知识浅析
其他
民国瓷
建国后
太少红狮
茶壶专篇
桃花美女图案篇
晚清-民国瓷瓶篇
笔筒、帽筒类
盘形、碗类
罐类
杂件类
彩绘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颜色釉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雕塑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其他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
十八画含十八画以上
大师电话黄页
教授电话黄页
高级工艺美术师电话黄页
陶瓷艺术家电话黄页
补充栏目
陶瓷300问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以上或其他
雕塑
青花
斗彩
粉彩
新彩
釉里红
颜色釉
古彩-五彩
综合装饰
现代陶艺
周国桢(教授)
戴荣华(国大师)
王恩怀(国大师)
汪桂英(国大师)
陆如(国大师)
吴锦华(国大师)
宁勤征(国大师)
郭文连(教授)
王安维(教授)
彭竞强(省大师)
袁世文(国大师)
戚培才(国大师)
戴玉梅(国大师)
程曲流(省大师,教授)
李一新(省大师)
王秋霞(省大师)
秦胜照(省大师)
李磊颖(副教授)
刘乐君(副教授)
刘翮天(国家级专家)
陈庆长(老艺术家)
杨杰 麻晓武(高工)
吴伟明(高工)
余劲松(龙盛轩茶具)
李云峰(高工)
胡达民(高工)
徐国明(高工)
汪雪媛 江葆华(高工)
赵坤(高工)
张万莲(高工)
曾静(陶瓷学院研究生)
陈齐招 夏奇奇(高工)
王静(院校老师)
李申盛(高工)
汪则东(高工)
蓝磬阁
王金泉
江龙(高工)
刘远长雕塑作品
网文转载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院校美术教授
陶瓷院校美术副教授
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经省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经景德镇市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陶瓷艺术家
仿古陶瓷精品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保持登录状态
没有帐号?
点此注册
忘记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
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
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
>>
网文转载
>>
文章转载
>>
正文内容
铜雕背后的故事之唐自强
作者:鹿鸣
来源:
了了亭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25日
【
收藏
】
【
查看评论
】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更多
从省陶研所退休以后,唐自强搬进了新居。
除了两间卧室和客厅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房间空着,他在靠窗的一面隔了一间小小的工作室,其余三面墙都做了很漂亮的陈列柜。一切就绪后,却突然发现,自己做了几十年的陶瓷雕塑,居然没有留下什么可供陈列的作品。
唐自强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从艺44年,“捏稿”无数,设计和创作了90余件作品(品种)先后投产,远销海内外了。原本可以安度晚年的他开始突发奇想,凭记忆把自己的代表作和成名作重做一遍。
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唐自强只保留了一份当时的投产登记表,几乎没有一件留下了图片资料。这些作品或在博物馆的柜架上、或在异国他乡的收藏家手中。
在唐自强的艺术生涯里,还曾经有过非常精彩的一页,他的瓷雕《六鹤同春》,在1978年邓小平出访东南亚时作为国礼,赠送给了泰国国王,至今仍陈列在泰王的宫殿里。
而两年前的铜雕《搓泥》,更是让他体验到了做一个雕塑家的快感。而这种感受还是上世纪60年代在井冈山雕塑毛主席像时才有过的。
搓泥,在瓷工行当里属于“打杂”,不需要太多的技术,是最底层的工种。但唐自强不敢有半点的轻视。在这座城市的街头摆放的作品,其意义并不亚于被王宫收藏。唐自强是湖南长沙人,妻子是浙江绍兴人,无论哪一个人的亲戚从老家来,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他们去街上逛逛,然后在铜像前留影。从中可以看出,这座雕塑在唐自强心中的份量。
退休,为唐自强找到了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更为自由并且完全属于自己的创作空间。他对自己的角色也有了新的领悟,4月19日,在与记者交流时他不无感慨地说:“艺术创作是一种自由劳动,一个人的事情。”
“东方美女”透露解冻信息
记者:你是一个外地人,景德镇让你失望过吗?
唐自强:景德镇最初带给我的是激动和向往,来了以后才感到无比的失望。
1960年6月高考前夕,陶瓷学院的老师在萍乡招生。班主任老师知道我平时酷爱画画,得知这个信息后,让我去试一试,即使考不上,还可以回来重新参加高考。没想到,专业考试后一个星期,我就收到了陶院的录取通知。
一个改变我个人命运的机遇这么容易就得到了,我对景德镇充满了感激。但报到以后,我却变得十分沮丧,甚至产生了退学回家的念头。当时正是3年自然灾害时期,生活十分困难。而且当时的东郊十分荒凉,连一条马路都没有。一到夜晚,四周荒山的影子让我感到无比压抑。
记者:后来怎么改变注意了呢?
唐自强:这里的老师和学风都非常好,虽然当时连饭也吃不饱,但老师教得认真,我们也学得起劲,所以,很快就习惯了这种氛围。记得当时大家最喜欢的是去野外写生,可以从树上采苦株,回到教室后用炭火烤着吃,不分师生,每个人都吃得满脸漆黑。
记者:毕业后没想到回老家吗?
唐自强:一毕业我就分配到雕塑瓷厂,也是全国惟一生产瓷雕的企业。这在当时几乎没有选择。进厂后的第一年,我被分到生产车间实习,学会了印坯、倒浆、翻模。第二年进了创研室,并且在那里一呆就是16年。
记者:这期间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唐自强:对传统瓷雕有了新的认识,也不敢轻视民间艺人了。当时,聋哑雕塑家曾山东与我在一个工作室做活,虽然没见过传说中他能在袖筒里给人捏像,但他的手法实在是神奇,仕女繁复的衣服纹饰,眨眼间他就能勾画出来。我在边上干活的时候,他也会走过来眯着眼睛看,有时候还会对我竖竖母指。这样的氛围,让我学到了许多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
而且那时谁都没有功利心,谁也不会急功近利,平静的心境对于学艺实在太重要了。
记者:被誉为东方美女的《春讯》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吗?
唐自强:是的。《春讯》实际上是脱胎于传统仕女的造型,我只是删繁就简,将衣服纹饰处理的更为洗练,凸现了人体本身的美。这在当时需要很大的勇气。这件高不盈尺的作品,在参加全国陶瓷美术创作评比会时,摆在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落,最后却奇迹般的征服了评委,获得了一等奖。
这件作品本意是表现一位古代的少女渴望爱情却羞于表达的神态,但透射出的雕塑语言却远不至此,当时国内许多媒体将她称之为“神秘的东方美女”。而对于我,则是观念上的一次解放,一次解冻之旅。让我在传统与现实之间找到了一个最佳的表现形式。
这样一件作品还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在上世纪70年代就卖100元一个,而且一直畅销,我离开雕塑瓷厂后还回来修过模具。顺便说一下,在当时我每月的工资还不到50元。
《六鹤同春》成了王室珍藏
记者:你的作品被选作国家领导人出访的礼品瓷,你感到意外吗?
唐自强: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这份意外的惊喜来得太突然了。1978年7月的一天,我正在杭州返回景德镇的列车上,车厢的广播里正在播出中央人民广播的新闻,邓小平即将访问东南亚五国,并选中了瓷都景德镇制作的雕塑《六鹤同春》作为出访时的礼品。当时,车厢里十分嘈杂,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便赶紧问一同出差的同事是不是听清楚了,在得到证实后,我拉着他就往餐车跑,奢侈一回,两个人开怀畅饮。
回到厂里后,厂里给我发了50元奖金,我卖了一挂很长很长的鞭炮,痛痛快快放了一回。
记者: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作品?
唐自强:这是一件传统的捏雕和圆雕相结合的作品。苍翠的松枝上,栖息着6只洁白的仙鹤,根根像针尖似的松针、仙鹤又细又长的腿,制作时要十分小心,做1件就要用1个月的时间。而且要烧制难度也很大,成品率不到三分之一。
这次被选中的这一件,釉色特别好,如同玉石一般。而且寓意也与邓小平先生的出访地泰国有关。6只仙鹤代表泰国的6个州共享一个春天;白鹤在云端和松枝间环绕,象征吉祥与祝福。
后来,外交部礼品司特意给厂里打来电话:这件作品只能少量复制,而且售价不能低于10000元。
埋头创作了一辈子
记者:这些作品改变了你的生活吗?
唐自强:1980年,我调进省陶研所从事专业创作,直至退休。
虽然进了研究所,但我的工作性质并没有改变,仍然是做瓷雕,20多年来,共有近百个品种投产,远销海内外,并且还开始尝试陶瓷绘画的创作,将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搬上了瓷瓶。
记者:退休后感到寂寞吗?
唐自强:反而更加充实。我准备重做一遍我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但不是简单的重复,我要把自己数十年的艺术积累和人生体验,全部熔铸在其中。
上一篇:
铜雕背后的故事之姚永康
下一篇:
艺术授权:实现艺术品价值最大化
最新图文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