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中心
了了亭商城
陶艺词典
影视中心
拍卖指数
网站首页
艺术文章中心
瓷器款识图库
藏品鉴证实录
陶瓷视频库
陶瓷拍卖指数
艺术家黄页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了了亭商城 】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
陶瓷艺术研究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收藏真伪辨析
收藏品市场·故事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了了亭谈收藏
陶瓷艺术创作溯源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信息发布专栏
景德镇陶瓷新闻
景德镇陶瓷市场信息
名家作品欣赏
陶瓷工艺知识浅析
其他
民国瓷
建国后
太少红狮
茶壶专篇
桃花美女图案篇
晚清-民国瓷瓶篇
笔筒、帽筒类
盘形、碗类
罐类
杂件类
彩绘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颜色釉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雕塑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其他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
十八画含十八画以上
大师电话黄页
教授电话黄页
高级工艺美术师电话黄页
陶瓷艺术家电话黄页
补充栏目
陶瓷300问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以上或其他
雕塑
青花
斗彩
粉彩
新彩
釉里红
颜色釉
古彩-五彩
综合装饰
现代陶艺
周国桢(教授)
戴荣华(国大师)
王恩怀(国大师)
汪桂英(国大师)
陆如(国大师)
吴锦华(国大师)
宁勤征(国大师)
郭文连(教授)
王安维(教授)
彭竞强(省大师)
袁世文(国大师)
戚培才(国大师)
戴玉梅(国大师)
程曲流(省大师,教授)
李一新(省大师)
王秋霞(省大师)
秦胜照(省大师)
李磊颖(副教授)
刘乐君(副教授)
刘翮天(国家级专家)
陈庆长(老艺术家)
杨杰 麻晓武(高工)
吴伟明(高工)
余劲松(龙盛轩茶具)
李云峰(高工)
胡达民(高工)
徐国明(高工)
汪雪媛 江葆华(高工)
赵坤(高工)
张万莲(高工)
曾静(陶瓷学院研究生)
陈齐招 夏奇奇(高工)
王静(院校老师)
李申盛(高工)
汪则东(高工)
蓝磬阁
王金泉
江龙(高工)
刘远长雕塑作品
网文转载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院校美术教授
陶瓷院校美术副教授
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经省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经景德镇市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陶瓷艺术家
仿古陶瓷精品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保持登录状态
没有帐号?
点此注册
忘记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
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
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
>>
网文转载
>>
文章转载
>>
正文内容
手工文化之于当代生活的意义
作者:撰文/吕金泉 中国陶瓷
来源:
了了亭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30日
【
收藏
】
【
查看评论
】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更多
手工劳动是手工文化形成的前提。在造物活动中,通过手的劳动,将人的所有社会和文化的经验,以及人的理性和感性的情感,融于器物的表面和深层,使器物构成了具有“文化的”产品。在进行手工劳动的过程中,由于人类的体力和感性的介入,使人类的造物活动以一种“艺术”的方式展现出来。手工文化的本质是手工艺。
所谓手工艺,在《中国民间美术辞典》中是指:“手工业中技艺性和艺术性较高的一部分。如象牙雕刻、刺绣、缂丝、景泰蓝、内画壶等,一般称之为:特种工艺”。广义地说,民间美术中的工艺美术,也属于手工艺的范畴,但在艺术的风貌上与前者不同,往往不求材料的高贵和技艺的精湛,而是体现出大众的审美心态,健康活泼,有的同民俗活动紧密结合。”①从这个概念的界定中,我们可以看到,技术与艺术是手工艺的重要组成因素。
前工业时代的工匠们,依靠所掌握的技艺从事着手工劳动,力图创造出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器物。人类的劳动是从造物——制造工具开始的。从广义上来说,造物活动属于劳动的范畴,而人类的劳动不单是以造物的形式出现的,但是造物活动应当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劳动形式。在不断的造物实践中,人类自身也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恩格斯指出“它(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② 在这种创造的过程中,人的生命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人类造物的根本目的来看,人类的造物活动不是以造物为最终目的,而是以满足人类的需要为根本目的,手工劳动只是一种手段。手工技术的发达表明人对客观物质对象所取得的自由,人类历史上的工艺杰作,都是人类通过手的劳动满足各种需要的结果。马凌诺斯基说:“艺术的要求原是一种基本的需要,而从这方面看,可以说人类有机体根本有这种需求,而艺术的基本功能,就在于满足这种需求。”③
手工劳动是最原始的生产方式,以满足人类的需要为根本目的。所以手工劳动见证着人类的发展历程,是人类文明的延续。“手工技艺是一种刻骨铭心、呕心沥血的文化积累。它以无数劳动者的实践为基础,以全民族的文化、艺术意志为蓝本,以物的加工改造为实体,展现着全民族的心路历程。”④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手工文化的“艺术”性在很大程度上遭到了摧毁。机器生产代替传统的手工生产而成为主流,手工劳动的价值在现代的进程中逐渐被否定和取消。在这个过程中,劳动和艺术的有机联系、劳动和审美的统一性也不断被分割。在“机器”取代“手工”的过程中,劳动成为无休止地攫取财富、满足物欲的手段。工业革命改变了手工劳动中“物我一体”的本质联系,使“自然——人——社会”的天然结构不断瓦解。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当我们沉浸于机械生产所带来的快速、高效的同时,也应该正确地认识到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中,诸如环境污染、物种灭绝、生态破坏、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等等问题也开始威胁着人类的社会生活。工业革命已经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活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自古以来,劳动不仅仅是创造物质财富,也是生命价值的体现。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上说,劳动造就了人的文化性,丰富了人的生存内容,促成了人对艺术和审美的掌握等。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审美活动本身不只是一种直观活动,而主要地是一种实践活动;生产劳动就是一种改变世界实现自我的艺术活动或‘人对世界的艺术掌握。’”然而正是这种“改变世界实现自我的艺术活动”的生产劳动却被不断扩张的工业机器所取代。因此,在这样一种大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关注生产方式问题,探寻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形式和相关价值形态有着积极的意义。
手工劳动与机器生产相比,它不仅具有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和小型、灵活、分散等经济技术方面的优势,还可以起到充分保护传统文化资源、发挥地域优势和特色、扩大就业机会、丰富产业和产品形态等社会作用。手工艺在当代文化产品、旅游产品的开发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手工劳动的价值也将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在信息化、数字化的后工业社会里强调手工劳动的目的不是排斥机械生产所带来的工业文明,而是重新正视人类在劳动方式的演进中造就自我、完善自我、认识自我。在充斥着现代技术理性的社会环境中,使手工劳动成为一种起调节和补偿作用的审美机制。“其目的,就是让生活充满美,让人们在精神上感到是种艺术的享受,从而得到一种鼓舞,产生积极的力量。一面是修养高尚的情操,一面是美化、充实、丰富和创造美好的生活。在这里,它同‘幸福’的概念是同构的,或说是幸福的可视的一部分,这又是其它艺术所无法取代的。”⑤
在机械生产不断自动化和智能化的今天,手工劳动不再是必要的谋生手段,也不再是唯一的生产方式,但是手工文化的价值却不容忽视。“工具时代的过去,不等于手工失去了价值。如同因科学时代的到来,使宗教时代成为过去。无论科学多么进步,都不会改变信仰的意义。越是在科学时代,就越会要求信仰。手工的价值不会改变。今后对手工的要求将会因觉悟程度不同而时常反复。”⑥
以往我们对于手工文化的认识往往只注重于其审美功能,而容易忽视其在文化方面的功能和意义。在文化发展多元化的当下,重提手工文化,目的是要正确面对和重视作为文化的手工的现代意义。
手工文化的功能对于家庭而言,它们不仅给家庭生活带来方便和舒适,同时也带来审美的愉悦,以及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离不开艺术,不是这种艺术就是那种艺术,一个人可以喜欢这种艺术或那种艺术,甚至直接参与某种艺术的实践活动,感觉到艺术带给他的乐趣和享受。然而,一条纬线织不出布来。仅仅是喜欢、热爱某种艺术,不等于就真正理解了艺术。只有将艺术的各条‘纬’线与‘经’线交织起来,才能完整地、深刻地说明艺术。” ⑦手工劳动以艺术性的创造介入生活,对于提高人的审美和情操无疑是有意义的。
手工文化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历代艺人们的劳作中不断演绎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观念行为和生存方式。美国学者马塞拉指出:“文化有内外两种表现:在外部,通过不同的社会机构(如家族、教育、政治、宗教、经济等机构)和人工制品来表现;在内部,通过不同的价值观念,信仰系统,世界观和认识论来表现。这二种内外的表现和自然环境一起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基本的决定因素。”⑧ 手工对于人的全面发展,致力于创造艺术化生活,促进社会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建设手工文化的主旨和目标,乃是针对工业文明和现代科技的消极负面,切实地构成一种与之互逆互动、互补互益的感性补偿系统,生成一种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起调节作用的文化机制。” ⑨
吕金泉,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参考文献
① 张道一主编:《中国民间美术辞典》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②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08页。
③ [英]马凌诺斯基:《文化论》,华夏出版社,2002年1月,第94页。
④ 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第51页。
⑤ 张道一:《造物的艺术论》,见《张道一文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19版158页。
⑥ [日]柳宗悦:《民艺论》,江西美术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第207页。
⑦ 张道一:《艺术学研究之经》,见《美学与艺术学研究第四集》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⑧ [美]马塞拉:《文化与自我》,见蒋广学、赵宪章:《二十一世纪史哲精史》,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年。
⑨ 吕品田:《用双手塑造新世纪》,见《装饰》。
上一篇:
打捞城市记忆
下一篇:
董亮:让梦想跋山涉水到达彼岸
最新图文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