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飞东来》·青花釉里红·李云峰(高级工艺美术师)
规格:200件.高.49.5cm,最大直径.27.5cm
李云峰的青花釉里红越画越有味了,这是几个刚出窑的作品,青花及釉里红呈色清朗佳美,窑变四周一致,无可挑剔。
早在十年前就认识了李云峰,小伙子离乡来到景德镇学艺,投奔了现在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俞军。俞军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是个有思想、有水平、有能力、有功力的艺术家。跟这样的老师学习,对于决心一生从艺的小青年是一份福和缘。
我见到他时.他刚离开师付,开始独立从艺,从俞军老师那里学到的技艺和勤奋的努力,使他较快地在这艺术之城站住了脚。他像个蜜蜂似的吸取着陶瓷艺术营养,勤奋地学习、勤奋地工作。前年,他进入景德镇陶瓷学院系统研习陶瓷艺术,以期在艺术之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青花釉里红”是景德镇传统艺术中最中国的一个元素,自古至今都受到陶瓷艺术界非常关注。青花的绘画功底,青花料那墨分五色的神奇发色,以及釉里红的莫测和无法估量的高温窑变效果,使得青花釉里红成为一个多姿多彩、充满着神奇想像和期待的,有极好的观赏性和经济价值的瓷种。
近十几年,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在青花釉里红创作上做了许多有益而成功的尝试,达到了空前的进步。向来认为"大器难成"的青花釉里红,当代的艺术家也一再地冲刺,很多艺术家创作的青花釉里红艺术品,林林总总,可谓百花齐放。
了了亭·陈也君/文
※ ※ ※
为让藏友们更全面了解"青花釉里红",我选一文供欣赏。
有一句俗语:大器难成。即缘自“釉里红”器皿的加工。古人喜好之朱红,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大红很不同,色泽清雅而略偏橘红色,若是用了大红,就俗了。
釉里红系创烧于六百三十多年前的元末,流行于明初。也许是釉里红烧制难度大、成品率低的缘故,至明中期后便逐渐消失了。在雍正、乾隆期间,又推出了青花釉里红。所谓青花釉里红,是将青、红两种釉下彩绘于同一器物上的装饰。在透明釉的覆盖下,经高温煅烧后成,改变了以前只绘一色之单调。青红二色互相映衬,显得分外娇娆,今人赏心悦目。清康熙年间又烧制成功了失传巳久的釉里红,其呈色较为稳定。到雍正期间,色调鲜明的釉里红,呈色稳定精美,所绘制的图案,烧后线条清晰,可谓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釉里红的成色由氧化铜绘制煅烧而成,氧化铜在摄氏800度以上即会蒸发,但钴蓝成色的温度却高达摄氏1300度;要同时保持青花和釉里红成色,多少有点侥幸。所以烧制釉里红,从颜料配制和自始至终的制作工序都要十分严格。若稍有偏差,就有整窑报废之可能,我曾闻先辈说过烧制釉里红,十能出一者,可谓佳矣!这是对烧制釉里红难度大的写照。
青花釉里红由于烧制时釉里红发色不如青花发色稳定,所以其本身制作难度较青花大许多,历朝能成功制作出理想釉里红器的并不是很多,而各个时代的釉里红发色特征又都比较明显,所以凭借釉里红发色这一特点,对与釉里红关联器的断代与鉴别都非常有帮助。比如,清乾隆时期釉里红色彩艳丽,并且红色色块不小。估计不仅是以氧化铜作为釉料,此外还有氧化铁红、硒红等矿物颜料作为釉料。洪武时候的釉里红发色很多类似黑色,又称其为釉里黑。
明代洪武时釉里红 较多,其造型纹饰有元代遗风,颜色浅红浅灰,其造型纹饰有元代遗风,颜色浅红浅灰,很少有纯正的。宣德朝的釉里红烧制极为成功,形成了鲜艳的宝石红色。釉里红由于在康熙后期已经成功制作,所以
早期釉里红制品有康熙遗风,康熙后期御厂瓷器制作水平有很大提高,瓷器绘画以及釉里红发色等有所变化,多了釉里红发色。因为釉里红的烧造难度较大,发色难以掌握,所以仿造者更加容易露出破绽。
应该说,鉴定青花釉里红的难度暂时还不是很大。评估釉里红产品的标准,主要有两点:其一、同一窑口所产的釉里红成品显色稳定、色调一致;其二、所绘制的图案线条,经烧制后仍然清晰。具有这两点者佳也,反之为劣、废品。鉴别时还应多注意釉里红的凝聚点和釉里红发色不够完美导致局部发黑。类似的凝聚点在康熙时也有类似特征,但是与乾隆时有些区别。对比《微观乾隆官窑青花釉里红》一书仔细研究、观察瓷器上的发色特征,真伪就比较容易鉴别了。 (冷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