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有人把青花艺术誉为"兰"的宝石,多么美好的赞誉,多么宜人的评价,青花艺术的神奇和迷人,是因为它经久不变的吸引力。
从时代的精神来看,青花有着浓郁的东方味、中国味、有着丰富的文化底韵;从视觉艺术角度来看,兰白相间,兰色给人以宁静,白色给人以纯洁,加上形象,用笔、给人以动人的韵味,从材料的选用,其独到之处,给人以功力和科技自然天成的感觉,产生一种难以言传的神妙和天趣,这就是青花艺术的神韵。
一件工艺美术品是否能充分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艺术家独特艺术语言,因素有多方面的,其中最突出的是新材料,只有发挥原材料的特性,突出材质美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好材质、才能有利于创作;把功力、意象和材质美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起来,才能创造出艺术珍品,甚至是超越古今的稀世珍品。
青花料是决定青花艺术表现力的重要基础,青花料的配制要根据泥料来决定。陶瓷是泥做火烧才成器的东西,普通泥做坯胎和高白泥做坯胎,用一种青色料来画两种坯胎,在同一温度、同一窑烧成后烧出来的效果都两样。在普通泥上料色厚沉,在高白泥上料色浮艳,这就要多做试验。根据不同的泥料,来配制青花料。青花艺术家要掌握青花科色;控制青花料色,在不同的泥料坯胎上,给出同一效果的青花瓷。色彩一样纯青。但我们要注意的是不改泥料配方,只有掌握这门工艺技术,在青花料上下功夫,作配料的调整,根据胎坯泥料的不同来配制青花料,这样主动权由作者自己掌握,并可达到自己理想料色。
青釉的效果,也是不容忽视的,这里面有讲究,有奥妙、有学问。
青釉的种类和配方也颇多,正宗青釉是郎箕紫烧,叫二灰配制的灰釉,属传统釉。作为青花艺术家,最好要自己配制青花科和青花专用釉,这样青花科和青花釉,方可相得益彰,方可牢牢把握青花神韵的主动权。
有了很好的材料,使用不好,掌握不住,控制不了,笔料水到坯体上就象溜疆的野马一样,不可收拾。笔者爱上青花还得从头说起,我开始是学画釉上新彩和粉彩的,后来对雕刻,尤其是 "半刀泥"的素面刻花有一定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就,对青花艺术的研究是稍后一些时间的事情。谁知一深入进去就一发不可收拾,欲停却难。由于,我平时爱练习大写意国画,可以在青花艺术上迈出路子基本上是对的,很少走弯路。因为,粉彩线描基调,国画的构图用笔基本功使我得益非浅。
中国有句俗语,人心钻,石也穿。经昼夜的领悟,年积月累的捉摸,通过投师访友和大胆实践。融洽其他艺术之长,形成自己特有的审美品味,我基本上理解了青花艺术的奥秘。
在理解青花艺术的基础上,采用景德镇传统"分水法","青花"基本功的"分水",实际上就是中国画的泼墨发现在 "青花"坯胎上只不过操作方法大同小异,这需要长期的探索和感悟,只有运用自如,随心所欲,能放能收,娴熟地使青花料性完全服从于你的意志;由你控制,真正要在瓷坯上达到中国画的泼墨效果,的确要下凡番苦心。
(一)青花分水与国画泼墨
我们说青花料的"分水"实际上是中国画的泼墨在坯胎上的操作,是指 "分水"在青花艺术位置上,作用和艺术效果,而实际上在操作时的技巧都有很大的不同。道理有二点。一是材质不同,纸上用墨,笔墨落花流水,纸能立即见效果,墨色层次看得见。而青花料色在坯胎上就难分层次,料一下到坯体就一团黑,看不见料色厚薄和层次,只有画得多才能心中有数。二是操作方式不同,运笔、握笔都与《国画》不一样,青花分水是用笔淌水,不能用笔挞,"挞"会损坏坯胎,会把胎泥带动,会造成坯泥混在料中,导致青花蒙料,对青花料色有影响。青花 "分水"想达到宣纸上一笔下去的效果;则需要一遍又一遍地进行 "分水"方可达到料(墨)分五色的效果。三是构图形式不同,纸是平面,水的浑染只向周围扩散。而陶瓷造型是三维空间,是立体的型,一定要注意喳的导向及收水的位置,否则就会如洪水泛滥,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地流。四是分水的表现形式的不同,水墨接触生宣纸就渗出墨韵。而料水接触坯体,料水就被吸干。由于分水表现形式的不同。所以,国画和青花水控制是两回事。国画是控制水分的渗出,青花是控制水的吸干。五是运用的工具不同,国画在选笔时多用大小不同的斗笔。青花在选笔时多用大、中、小水笔和鸡头笔等绘瓷专用笔。所以,用笔是关键,是发挥和体现青花神韵的核心。但建立在众多技巧之上的技巧还是 "分水",因为它是体现青花神韵的核心。天才的艺术鉴赏家说:"清沏透亮,兰如宝石,平如明镜"的"分水",使我感受到艺术家的心声和脉博的跳动,充分反映在平静而又和谐的水韵和兰趣中。"分水"的高超和平庸,还有赖于艺术家的艺术修养,艺术造诣,熟练程度。只有掌握了众多的艺术技巧,"分水"才会活,才不至于死板,才会多变,才有艺术性,才能使画面既有大写意的磅礴气势。又有工笔细腻耐人寻味的笔情墨趣。青花瓷那洒脱流畅的线条和酣畅淋漓的水韵,柔情似水的花瓣,清雅动人的青叶,的确使人陶醉,这就是神和意的"分水"艺术技巧带给人们的魅力所在。
青花艺术很复杂,牵涉领域很广,就青花 "分水"来说,就很难用语言和文字表达,因为它富有灵性,是新、巧、神、意并用的操作技能,是水和料的浑然一体的碰巧和绝技。更像杂技飞车走壁、顶碗、咬花一样,都是熟能生巧,水到渠成。前面已就掌握料水性方面的操作谈了自己的体会和看法,现在从绘画技巧的艺术角度讲 "分水"。
青花分水是以青花色料在坯胎上作画。"分水"创作,给出各种深浅不同的色阶层次,使单一的料色在坯胎上呈现出浓浅深浅不同而变化丰富的各种纹样形象。一朵牡丹花能用一种青花料水达到千变万化,浓淡分明,层次丰富,水料融莹的艺术效果。中国画有墨分五色之说,青花艺术则有"料分五彩"之称。国画讲究气韵神妙,而青花讲究苍润、沉雄、冲和、淡逸,因瓷质本身洁白如玉,且有结晶而生成的光泽亮点、莹润细腻。所以,通过烧练还原前充分氧化,排除了杂物。通过火焰气氛洗炼,才能达到苍润、沉雄的效果。
"青花"画坯中使用的料色为浓水、二浓水、正浓水、正淡水、影淡水。在操作时还讲究用水法,根据花面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手法,即高水、中水、低水等,用笔讲究悬笔法,笔不可粘坯体,青花发色性灵。如果用笔粘坯体,则会导致拖泥水,发色浑浊。
清代画家石涛说过:"一在力、二在易、三在变。力过画则神,不易于笔则灵,能变则奇,此三悟也!"只有勤学苦练,使青花技艺和"分水"一样,达到出神人化的境界,才能做到下笔有神,功力精深,意境灵秀,下笔新奇。
青花艺术的感染力,在于发挥青料水性和技巧的运用。料水色阶从浓到淡有七层之多,要求料色浓的不枯不涩,淡的不浮不燥。分水技巧达到如此娴熟,征服青料水性是关键,技巧是决定的因素,能随心所欲,得心应手地运用这种高超的"分水"技巧,才能使青花艺术富有神韵,使作品别开生面,既清旷、明净,又圆润高大,使人在欣赏作品时由衷感到"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闷",使人震憾,令人陶醉,无法摆脱它的艺术魅力。
(四)"分水"必须成竹在胸,信手拈来
在中国画泼墨方法的启示下,我一头栽进了青花"分水"的揣摩和研究中,将青花 "分水"工艺操作的局限性,变为泼墨写意所不具备的优势。探索出一种,既有泼墨效果,又有青花特色的洒注式"分水法"。利用青花水料的性能,充分利用坯体独有的特性,与国画中水墨与宣纸一样,异曲同工的效果。正所谓 "葡萄发酵方出酒,布经剪裁始成衣"。这是动力、修养、造诣与攻克目标的一场较量,是神奇和灵性的成功。
洒注式 "分水法",不是一般人能掌握的,这是釉上彩绘技术和国画泼墨写意给我的恩赐。是成竹在胸,技巧在手的神韵配合。料水酒注的多寡,注淌面积的大小程度,余料的回收等等,都能体现其分水技巧的熟练程度,其 "分水"优劣与成败也表现于此。这种绝妙的技巧只有完全从青花料水性中得到了自由,才能十分有把握地控制料和水的行动,才能产生神奇的,具有神韵的青花艺术。
我在画八哥、麻雀、芦雁等鸟类的羽毛,我没有采用国画的挞法,也没有采用粉彩的洗染性。而是运用分水法将各个不同部位,依据不同需要,采取浓淡水料分水的独特方法,在此要澄清一种认识,有人认为只要掌握了传统的"分水"方法,就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从王步先生所处的年代起就有很多老艺人,画坯的线条,非常熟练,可称得上是能工巧匠,从分水上看,也称得上是行家里手。但是他们缺少内在的认识,缺乏艺术的个性,缺乏对艺术真谛的追求,从形式到形式,从技巧到技巧,从每天到每年只是重复着昨天的形式和技巧,没有自己的东西,没有从理论到实践的提高,没有从造诣到修养,从继承到创新的提高。只有王步先生在继承的基础上,开创了"分水法"的新篇。他的鲶鱼、荷花、芋头、丝瓜、牵牛花,都是景德镇青花的传世佳作。
前人有过很精辟的认识,"知自守黑",在无笔墨处下功夫。白胎瓷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优美的造型,光泽的釉面,如玉的材质,已充分显示了它外在的美与内在的美。而在这美如冠玉的造型上进行装饰。目的是锦上添花,提高它的文化含量,提高它的艺术品味,因而,在 "分水"时既到注意落笔处的章法布局,又要注意空白处的章法布局。
空白,又叫留白,是陶瓷装饰的重要章法与布局,要表现 "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样的优美诗句,既要考虑鸭子的形象动、聚、散和春江的芦蒿和水面上空荡着的柳条等落笔 "分水"处的章法布局,又要考虑没有落笔的 "空白"的章法布局。这样一来,空白至少有两个大的作用:一是使无象的"空白"形成了意象空间,使人意识到白茫茫的一片,正是水暖的春江。二是 "空白"能使画面清爽,使有形处的主题形象鲜明,更有利于展示青花 "分水"的神韵。这样的春江画面空灵开阔,显示了宏大的气魄,使画面上的鸭子、芦蒿、柳叶真正融为一体,画面与瓷胎,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空白"处白里泛青的景德镇特有传统釉色,还净化了画面,增添了画面的神妙,愉悦与美感。 空白面积的处理大小要适度,空白大小则不够味。太大了又"跨越不过",只有适度才能产生视觉美。另外空白的形态也要灵活,空白的形态是在落笔布局中产生的。所以,空白的形态、开合、呼应也是时时应注意的。空白讲起来是两个字,要做好"空白"的文章,是要下一番思考的。
"分水"处是实处,"空白"处是虚处,实和虚是对立的,对立的东西,既能相辅相成,又能虚实相生,产生和谐的美感。对立统一是实与虚、开与合、放与收,都统一在画面的气势中,在气势中合,在气势中收,使整个画面产生灵性,充满神韵,使人感到画中有画,弦外有音。
青花艺术强调"分水"中的神韵,还应强化形象的神韵。画面中的大千世界气壮势盛,真正将大自然中的美凝结在艺术作品上,我想就自己的几件作品谈点体会:
《丝瓜》瓶,是画有两条丝瓜,给人印象以少胜多,构思含蓄。用色上是采用淡料分水,重料勾线,相应的主藤与大瓜叶采用重色分水,深料烘托出两条丝瓜,产生强烈的对比,两只麻雀从瓜棚下飞过。这就是以动观静,强化了叶、花、藤的生长动态,耐人寻味,沉着中见飞动与麻雀与丝瓜取得了协调统一的艺术效果。
《芦雁水鸟》画面强化了雁在霜天的情趣,利用青花科的分水,一笔而成雁身,颇具水墨韵味,雁身质感饱满,丰富生动,一排醒目的芦草给人以刚直大方,收笔概括,高速度、快节奏等鲜明感受,雁鸟身体态势,使人闻到"长空雁叫霜辰月",加强了鸟的俯冲速度,强化了形象的表现力。
《鱼乐图》 "鱼乐人亦乐,泉清心共清"是运用排比和重复的手法进行布局,利用青花料单一色彩,采用分水法,做到料分五彩,强化气势,使画面产生了较强的节奏。画面有布局的排比,有虚空的排比,味厚而情浓,一群大小不同的金鱼座落有致地,"向同一方向排列,向倒影在水中的月亮游去,月影在左上面,巧妙地布置了透气空间,鱼在画面中占据的空间是实空间,鱼与鱼重叠处用于平衡。画面利用空白的瓷面为水,一群乐悠悠的鱼,既无拘无束地追逐水中的圆月,其情、其景、其趣、其神韵,的确有一定的艺术品味。
同时,我还画了许多田园风味的作品如《白菜》 《萝卜》、《芋头》、《鲇鱼》 乡情浓郁的《雄鸡》、《八哥》 《翠鸟》 《麻雀》,我在陶瓷创作中,很少用釉上粉彩、新彩去表现题材,大量采用青花的艺术形式,利用青花本身具有幽静,典雅的特色给人以静谧,安定的享受。正所谓 "不求人夸颜色好,要留清气在人间"。使人感到超凡脱俗的新奇、神的美感。
在我这一生中,要努力再努力的拼搏,吸收祖先丰厚的文化沉淀,继承优秀的陶瓷艺术遗产,把中国画泼墨和青花 "分水"艺术融汇一体,发扬光大,让青花艺术更富有神韵,更富有东方艺术的特色。以不懈的努力,无愧于时代的重托,无愧于历史的重任!
(编辑:余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