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现代社会以后,景德镇陶瓷艺术以其优秀的文化传统、古老的技艺与20世纪的文化精神相结合而焕发出新的活力。在20世纪中叶,长期的战乱和动荡宣告结束,景德镇的瓷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尤其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陶瓷艺术创作出现了一个再度兴盛的局面。五彩瓷艺术也和其他艺术一样,成为景德镇百花苑中的又一枝奇葩,重新焕发出耀眼的光彩。● 一 20世纪前半叶的五彩瓷艺术 清末民国初,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复兴是以粉彩艺术的繁荣为代表的。但在这种复兴和发展的文化背景中,五彩艺术也得到了发展。20世纪前半叶景德镇从事五彩艺术的人不多,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五彩艺术不像粉彩艺术那样分工很细,各行其是,五彩瓷绘制一般都由一人独立完成,作者需有较深的传统功力和较全面的技术与艺术修养;另一方面由于五彩瓷有较强的工艺性,完成一件作品需要耗费更多的工时,不像从事粉彩创作那样能够较快地产生经济效益。这对于疲于生计的手工业作坊主来讲,发展的阻碍较大。 20世纪前半叶景德镇五彩艺术,基本上以花鸟、走兽和人物画为主,花鸟内容多为民间彩头中的白头富贵、知足长寿、一品当朝等;人物画以传统故事为多,诸如《西厢记》中的张生跳墙的情节、柳阴仕女、携琴访友等。它的特点是:装饰性强,造型朴拙浑厚,色彩鲜明透彻,对比强烈,线条刚劲有力。当时的五彩瓷一方面能发扬康熙五彩的优秀传统,绘画性较强,上色讲究,一丝不苟,并且能从文人画中吸收有利于五彩发展的描绘手法;另一方面还能从民间木版年画、壁画、织锦、建筑彩画等其他艺术形式中吸收民间艺术精髓,并形成了近现代五彩单线平涂的强烈装饰特点。如线条浓黑挺拔,刚健有力;色彩对比强烈,点、线、面相辅相成的装饰效果都体现了很高的艺术格调。(图1)● 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五彩瓷艺术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是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的恢复期是陶瓷艺术风格的转型期。在经历过20世纪上半叶的战乱之后内各地及各瓷区,对陶瓷艺术人才队伍都有一个要集中保护和提高的需要,在这方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等专业机构曾组织了一些名家与景德镇陶瓷艺术家共同研创,中央工艺美院的梅建鹰先生在振兴景德镇五彩瓷方面曾极力推举段茂发和李盛春两位老艺术家。 由于政府对陶瓷艺术发展的重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局面,一批身怀绝技的老艺人,精神抖擞,饱含热情地投入到景德镇瓷业创新的热潮中。其时景德镇五彩瓷基本上形成了以传统“红店”形式生产的工艺瓷和以艺术家个人创作的艺术瓷两大类。作为一种工艺瓷,景德镇五彩瓷有一套较为完善的工艺程序,一般分为绘瓷、填色、烤花,各工序都要有完善的操作规程。在五彩艺术瓷创作方面,当时五彩瓷名家段茂发、李盛春等人潜心探索,创作出一批很有时代风貌的作品。 20世纪50年代,段茂发不仅勤于创作,而且到景德镇陶瓷学院肩负起培养新生力量的重任·,对于景德镇五彩艺术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而李盛春则由最早成立的陶瓷工艺社来到了轻工部陶瓷研究所,投入到五彩瓷的振兴与发展之中。段茂发的五彩有康熙五彩苍劲古拙的风格,而李盛春的五彩则更多地吸收了粉彩艺术偏重写实的风格,在色彩和线条的运用方面有“软”的韵味。他们两位是景德镇市人民政府第一批授予的“陶瓷美术家”中从事五彩艺术创作的陶瓷美术家。与这两位同时期的还有五彩老艺人陶鼎汰、罗来有等人。 段茂发的五彩作品吸收了康熙五彩笔线豪劲、色彩富丽的优点。其《西厢记五彩直筒瓶》(图2),画面取材于《西厢记》中张生跳墙的情节,采用五彩线描技法,人物与建筑处理恰到好处,笔力苍劲泼辣,色彩艳而不俗,古朴典雅。其另一件《锦鸡百花五彩开光瓶》分层涂色,层层皴染,用笔沉着,苍润挺秀,整个装饰富丽华美,显示出作者刻意求精的匠心。 李盛春的《松鹿长寿五彩开光六方扁瓶》(图3)体现了景德镇传统五彩的特点,造型六面折肩,棱角分明,庄重挺拔,是景德镇传统镶器中的典型造型,通体以锦地开光装饰,锦地的铺陈用矾红绘珍珠地装饰,繁密雅致,很好地衬托出了开光画面的主题,前后主要开光以走兽为题材,左右侧面扇形开光饰花卉题材,整个画面古雅精美,是50年代以传统技法创作的精品。其《荷塘鸟语五彩梅瓶》(图4),造型吸收了清初莱菔瓶的优点,短束颈,丰肩,腹弧鼓至底内收;画面内容为荷塘小鸟;构图布局吸收了中国画的章法讲究虚实相生,错落有致;画面讲究繁简、疏密、主次、虚实和层次;在表现手法上,富有工艺性和装饰性,色彩和线条的运用吸收了传统古彩的长处,色调亮丽雅致,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装饰效果,笔法娴熟,线条挺拔,体现出深厚的传统白描功力。 陶鼎汰与段茂发是师兄弟关系,他们两个人的艺术同出一辙,比较接近。《满园春五彩方肩瓶》(图5)是陶鼎汰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主体纹饰有红寿桃,口、颈部饰有向日葵和麦穗纹样,腹部以孔雀牡丹为主题;构图充盈繁茂,色彩对比强烈,笔力刚健,形象夸张变化,整个画面蕴含国泰民安、丰衣足食、幸福长在的美好意愿。陶鼎汰的五彩人物也画得较好,造型生动,形象夸张,注重以形写神。 另外,中央工艺美院的郑乃衡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也曾在景德镇从事五彩创作,他能将学院的研究成果融入到创作实践之中,并且能与景德镇五彩技法相结合。其《花鸟纹五彩天圆地方瓶》(图6)就是其时的作品。该器在造型上挖掘传统艺术精华,瓶体呈四方直筒形,腹部上宽下窄,似清初方形棒槌瓶,绘花鸟纹样,画面情调朴实,表现风格融合了中国画章法及图案装饰造型手法,以黄色为地,再以五彩技法绘画纹样,敷色艳而不俗,单纯而不单调,风格厚重,笔法遒劲有力。 另一件佚名《百鸟图五彩棒槌瓶》(图7)也是50年代的代表作品。该器通体饰锦地花鸟图案,画面中盛开的莲花、牡丹和绿树嫩枝随风摇曳,孔雀、雉鸡、喜鹊等形象生动,构成了一幅生气盎然的美景。造型庄重,胎质精细,绘画工致,笔触圆润柔和,色彩鲜明,对比强烈,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景德镇具有时代特征的作品。20世纪60年代五彩名家有欧阳光、崔祥燕等。欧阳光是继段茂发、李盛春、陶鼎汰等人之后又一传统五彩的代表人物,他深研传统,勤于创作。他的五彩艺术粗放浑厚,更有写意情调。如他的《凤凰牡丹五彩柳叶瓶》(图8)形体圆浑而又秀巧,有向上伸展的力度,除口、足部饰以花边图案外,通体绘凤凰、白鹤、飞燕以及牡丹、梧桐和山石,构图繁密充实,色彩红绿斗艳,禽鸟花木形象概括凝练,变化有序,具有浓烈的装饰意味,作品富有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特点。崔祥燕也是与欧阳光同时期的、擅画五彩人物的名家。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景德镇五彩瓷发展既继承传统又推陈出新。当时景德镇艺术瓷厂专门成立了五彩艺术创作组,主要人物是周湘兰,邵继澄等。这些创作人员注重研究材料和工艺手段的开拓创新。如五彩瓷的颜色是呈玻璃状的,质感很美,但不能填厚,一厚就会裂,甚至连同釉色一起剥落,而颜色饱和度不够,又影响色彩的鲜亮程度和透明感觉。他们积极探索,投入到工艺材料的合理利用和工艺技术的适当改革之中,使五彩瓷有明显的改进,并呈现出浓烈古朴之趣和豪迈奔放的艺术特点。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景德镇五彩艺术,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针对一些传统造型器皿,以图案纹样结合小块开光为主要形式的传统格式,开光内多绘四季花草和走兽翎毛,这些图案具有一定意义,或象征,或双关,或寓意,绚丽多姿,变化无穷,把器物装饰得富丽堂皇;二是图案装饰与绘画装饰相结合的格式,一般以瓶、罐类器皿为主,大多在器物的口部、颈部、是部饰以与主体画面内容相呼应的边角图案,在器物的腹部绘以通景画面,这种典型的景德镇传统装饰样式很好地体现了整体装饰与器皿造型、主体装饰与陪衬装饰之间协调和谐的关系;三是纯绘画形式装饰,以表现历史人物内容为主,一般是在镶器的各个面满画内容,似连环画一样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把许多民族民俗文化中的人文意识融会其中。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五彩瓷具有深厚、沉着、工艺精湛的风格,为景德镇五彩瓷走向新时代的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图7 百鸟图五彩棒槌瓶 图8 凤凰牡丹五彩柳叶瓶 图6 花鸟纹五彩天圆地方瓶
------图1 五彩黑地梅花凤尾瓶·民国
------图2 西厢记五彩直桶瓶
------图3 松鹿长寿五彩开光六方扁瓶-----图4 荷塘鸟语五彩梅瓶--------图5 满园春五彩方肩瓶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