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混沌初开, 历亿万年沧海桑田之变, 造物主已为地球划分出不同的物质层面, 为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宜兴丰富的陶土资源是上苍的恩赐,紫砂陶土在千年前就逐渐为制陶人所认识和应用,催生出宜兴紫砂陶这一特殊品种,经历代陶工薪火相传, 宜兴紫砂壶为代表的紫砂器,以独具一格的艺术风貌和优异的实用功能而卓著声誉。2006年5月,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成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 7年6月, “宜兴紫砂”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批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换言之, 宜兴是紫砂的独产地,紫砂是宜兴的大名片。现从紫砂地缘特性与紫砂器的发展作一初步阐释。 紫砂泥,地缘特性的载体 众所周知,紫砂泥被称为陶都的“五色土”,历史上早就有“人间珠玉安足取, 岂知阳羡溪头一丸土”, “名手所作, 一壶重不数两, 价重每一二十金, 能使土与黄金争价”等说。宜兴紫砂陶之所以成为享有盛誉的艺术珍品, 究其主要原因,无不归功于宜兴得天独厚的紫砂泥原料宝藏。这也是不可替代的地缘特性所决定的。 紫砂泥是从制作陶缸的甲泥矿层的夹层中分离而出,含铁量相对较高的一种陶土, 一般每吨甲泥中紫砂土仅占3%左右。大类有紫泥、红泥、本山绿泥(团泥)三种, 经拼制又可生成数十种泥色的紫砂泥, 因其粘中含砂, 具有制作上的可塑性、烧成后色彩的多样性和良好透气性。宜兴丁蜀镇黄龙山一带的地层下,就蕴藏着丰富的紫砂矿土, 民间流传至今的“始陶异僧”到黄龙山指点卖“富贵土”的故事就把紫砂“五色土”的神秘与宝贵,演绎得出神入化,被世代陶工尊奉。至于宜兴紫砂矿土资源究竟状况如何?这对于紫砂行业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资料显示,早在1925年, 当时的中央地矿局派专业人员对丁蜀地区的紫砂陶土原料进行过首次普查, 并得出了“紫泥产于南山、黄龙山”、“红泥产黄龙山、南山”、 “绿泥产青龙山”的结论。从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党和政府对宜兴陶土矿多次勘探普查, 宜兴境内已发现各类陶土矿床(点)102处,其中, 甲泥矿28处, 白泥矿36处、嫩泥矿21处,紫红泥和小红泥12处,瓷石(土)矿5处。探时储量7 300余万吨,远景储量2800余万吨,保有储量6500余万吨。其中,紫砂泥估算探明储量和保有储量均为90余万吨。这些数据表明, 宜兴丰富的陶土资源矿藏, 铸就了陶都的辉煌,谱写了几千年灿烂的陶业发展史, 尤以紫砂泥的独特性、稀有性成为繁荣“紫砂陶”门类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也是地缘特性带来的财富基础。 紫砂壶,地缘特性的产物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始于北宋,盛于明清,繁荣于当今的宜兴紫砂, 从历史上明代正德年间供春制壶留传实物“供春壶”开始,至今已有四百年。 由于紫砂壶在造型、装饰乃至泡茶实用功能上独树一帜, 又因从明清以来文人雅士在设计、陶刻上的参与介入、茶文化的兴盛,使紫砂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大有创新发展, 涌现了一大批壶艺界的代表人物,像清代的陈曼生、近现代的任淦庭、裴石民、顾景舟等,至今,他们的传统代表作品、艺术风格,仍然影响着后人。应该说,得天独厚的紫砂泥料是基础, 千姿百态的紫砂晶类是文质文明的结晶, 是紫砂地缘特性效应的产物。 当今宜兴紫砂界, 可说是风云际会, 新人辈出, 各擅所长, 为弘扬紫砂文化尽艺人的一份责任, 这是主流。每一位紫砂从业者, 能否按照艺术品市场规律, 为收藏界、商界、爱壶人创作出不同类型的紫砂壶, 彰显宜兴紫砂的地缘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是植根于陶都这块艺术园地制壶人的共同愿望。我从艺以来, 师承传统,刻意创新, 这也许是众多紫砂从业者的追求, 盘点创新作品数十件套中, 以花货为主流, 为的是使这一大类品种有序流传, 如松、竹、梅、竹提、风卷葵壶以及壁饰等陈设件, 既有传统底蕴,又具时代风貌, 这得益于日常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悟, 又巧用紫砂泥色在设计制作上显示古朴深沉之超凡, 可表达作品自然灵动之气韵。纵观前人作品, 紫砂花货类作品多以单件壶为主,如果设计制作成套茶具,可使作品在配套使用上更具特色和价值, 每件除主体茶壶外,都配以紫砂杯、碟,且与壶的设计贴塑风格相一致。如《紫茄组壶》, 取茄身光润之形, 主体壶盖贴塑茄叶,上有一小茄段为“滴”,茄柄下曲为“把”,茄段顶端有出水孔; 另配有半爿形紫茄为碟,有杯托, 既具象真效果,又不乏实用性。其它组壶的杯碟在构思制作上,也都能突出不同蔬果和小动物的特性, 让人睹物思情,把大自然美好的东西在紫砂茶具上得到展示,体,现紫砂艺术的真、善、美以及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如个人创作的《如意壶》获1999年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铜奖;《团圆壶》获第一届中国陶瓷艺术展铜奖; 《彩鸟壶》获2003年全国精品博览会金奖。我想,在紫砂艺苑,从业者只要辛勤耕耘, 不断创新,都会在紫砂这一行业中,作出对社会有益的贡献。 紫砂人,地缘特性的受益者 改革开放三十年, 宜兴紫砂这门民间传统工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党和政府对紫砂业的关心、爱护, 民间行业协会的成立,紫砂从业人员队伍的不断扩大,紫砂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紫砂保护条例的实施, 以及各种传承弘扬宜兴紫砂文化活动,如大型展览评比、学术讲座、技艺大赛等的举办等等,都从不同层面为推进紫砂业健康有序向前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这是最大的优势。 综上所述,要实现宜兴紫砂产业可持续发展,关键还是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加强行业管理,加强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加强业者自律。 目前宜兴直接从事紫砂制作的技艺人员有3万之多,其中国家级大师、陶艺大师10名,省大师、省名人41名, 高级工艺美术师85名, 工艺师160名, 具有初级以上职称的有1000余名。换言之,他们都是地缘经济的受益者,这是一支庞大的队伍, 而且年轻艺人占了大多数, 是紫砂业未来的希望所在。因为在未来的发展中, 紫砂艺术是永恒的课题,紫砂文化是艺术的灵魂,加强对年轻艺人的技艺培训,做一名德艺双馨的传承人,这是我们年轻的紫砂人所希望的,也是宜兴紫砂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