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亭 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资讯 本文刊发于《陶瓷研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陶瓷画家都要经过由表象到意象,再由意象到物象的两个阶段。正如郑板桥在《题画。竹》中所说的那样:“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会皆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突作变相、种之竹,又能源工业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集》第1 5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这里说到的眼中之竹,即是对客观存在之竹,进行观察后所形成的竹感性表象,是形成竹的艺术形象的第一阶段。其“胸中之竹是对”眼中之竹进行加工后所得到的竹的意象,这是形成竹的艺术的第二阶段。其“种之竹”是物化形态的“胸中之竹”,即将竹的艺术意象变为艺术现象,最后完成了竹的艺术形象的创造。陶瓷画家作画,一般都要经过这“眼中竹”、“胸中竹’,、“手中之竹”,即从表象到物象这第一阶段和再到物象这第二阶段,这种共同的创作规律,充分说明了陶瓷绘画与中国画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包括陶瓷画家在内,画家们大多以作品抒情言志。元代汤厘《画论>说:“古人作品,皆有深意,运思落笔,莫不各有其主”。南宋为人敬仰的著名画家郑思肖,在自己年迈七十,宋已亡二十六年之时,仍怀着“泪看和墨写离骚”的心情吟诗作画,以寄托故国之思。他这所画《墨竹图》是一幅水墨写意画,以寥寥数笔勾画成一丛疏花筒叶的幽兰,他立志于通过奇特的墨兰形象表达自己对南宋沦亡的由衷沉痛,抒发自己处逆境而绝不相类的品格和情操,并以墨兰形象鞭挞世间庸俗;倾扬民族气节。瓷画中,王琦的两幅彩绘写意《钟馗》瓷画,绘出钟馗满怀信心去人间巡查,捉鬼除妖的昂扬之情,还画出了钟馗对锁自视形态。这两幅瓷画在赞扬钟馗为民除害,貌丑心正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憎恶人间邪恶、渴望在现实生活中也能出现钟馗,以扫荡涤尽残害百姓的“妖魔鬼怪”的感情和愿望。
综合上述几大特征,说明陶瓷装饰艺术深受中国画的影响,其艺术构思、手法、表现创作过程和言志抒隋等共性,使中国画一旦被陶瓷装饰艺术借鉴,就必将使陶瓷绘画艺术在走向市场的同时,更好的满足人们对艺术的追求。
陶瓷绘画装饰的山水、花鸟、人物,它们笔触细腻、风格多样,其中有严整细致刻画入微的工笔,又有淋漓潇洒,简洁洗炼的写意,以及工笔兼写意。它们吸取了国画之风,实可谓粗微处,毫厘不失;豪放处,潇洒透逸。把中国画技法运用在陶瓷彩绘上来,得心应手。
设计和构图及制作,都能做到巧妙安排,绘画时意到笔到,创作出佳美的陶瓷作品。随着人们文化修养的提高,中国画在陶瓷装饰中所产生的作用,一定更能最好的发挥出来,给以陶瓷装饰更多的养料,也必将更受到人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