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毕业后,这位在中国最危险的年代出生的孩子,在经历饥寒的苦难和艰辛的求学后站上了神圣的讲台,成为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的一名老师。他放弃了所有消遣与娱乐,几乎把所有时间花在艺术与教学上。
余少石对国画、书法、印章、瓷艺等均具造诣。他的陶瓷艺术作品风格清新雅致,可谓是“有道无为,返璞归真”。他不喜陶艺界中“鸟王”、“鱼王”等称谓,在他看来,以一种画面著称就算是称赞也不喜欢,毕竟只有这一种画面。他的陶瓷画面不拘一格,题材广泛,笔下的牧童、水牛都是那么地充满情趣,仿佛可以闻到青草的芳香,可以听到牧童的短笛,可以怀想故乡的炊烟……
这种风格的追求被余少石定义为“诗情画意”的写照,他将所有所学有机组合分化运用到最爱的瓷艺,“我认为功夫在画外,我画的不是画,而是修养,这是一种全面的东西,而不是单纯的手工制作。”
余少石不仅追求自身的全面发展,也将这样的思维灌输给学生。从教三十余年,饱尝酸甜苦辣,“要对得起学生,要对得起家长,要对得起学生交的学费。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重教轻育是种偏颇。”他还强调,“要爱你的学生,以后如果他们有成就了是你的光荣,他们没有培养好,你是有责任的,应该感到羞愧。”
另外,余少石对兼职的老年大学的教学同样一丝不苟。老年大学不是以商业为目的的机构,上课报酬低,许多艺术家都不屑做这种吃力又不讨好的事。但他没有推辞,多年来一直都在坚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