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了了亭 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资讯 《瓷器》杂志社 黄茂军:赵彩泉,我很早就认识,那时他还不是我领导,我只是一个外来的和尚,后来才知道他其实也是一个外来者,1992年才落户景德镇,来景德镇的前一站,居然是北大荒,够北的——他那纯正的东北口音中偶尔蹦出“镇巴佬”的词汇,突兀,也还和谐。
似乎每次见到他,他都是坐在一堆人中间,笑眯眯的。
他的职务变动过几次,最早人们喊“赵校长”,校长是市委党校的副校长;后来改叫“赵主席”,主席是市社联的主席;最后的称呼是“赵部长”,部长是市委宣传部的副部长。“赵部长”履新时,我正在《瓷都晚报》工作,我喊他“领导”,喊得名正言顺且名副其实。
这都是场面上的头衔。
他要还在东北,场面下的标准称呼应该是“老赵师”。后来我听说“老赵师”在东北的职业是老师,正经东北师大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却对文学、尤其是古典文学孜孜不倦,至今还能将《红楼梦》里的很多诗词歌赋流利背诵,“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忽然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垅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那天,赵彩泉在工作室悬腕秀书法,“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类似的唐诗宋词锦句,于他是一种自然流淌。
腹有文章气自华,古典文学修养在景德镇本应是门基础课。
我一直认为景德镇是个文风雅事很盛的地界,吃陶瓷饭的人多,而且大家吃得都还挺不错,尤其那些吃艺术瓷饭的人,吃到顶尖时都晋身大师了……大师的作品意境了得,不是“野渡无人舟自横”,就是“莲花处处开”,把个国学国粹衍生于瓷、流通于市。
艺术瓷实际就是文人瓷,这在景德镇已经是常识。
饱读诗书的赵彩泉掉到了景德镇,如老牛进了苜蓿地,那叫一个恣意汪洋。听说他一到景德镇就和很多大师交上了朋友,他说自己虽为官,但对陶瓷艺术情有独钟,平时常与陶瓷美术工作者为友……久在蓬莱,不是仙人也是仙,唱和之间,本就有丹青底子的赵彩泉也有手痒的时候,一时兴起的走笔,便一发不可收拾。
赵彩泉在景德镇陶瓷艺术领域的“第一步”,走得可谓有模有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