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了了亭陶瓷艺术馆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景德镇瓷器款识 | 藏品鉴证实录 | 影视中心 | 景德镇艺术瓷器拍卖指数 | 瓷业纪实 | 了了亭名瓷商城 | 景德镇陶瓷艺术名人录 | 艺术家电话黄页 | 网站导航 | 关于了了亭 | 了了亭礼品瓷淘宝店 | 
您现在的位置: 景德镇陶瓷在线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陶瓷工艺知识浅析 >> 景德镇陶瓷文化民俗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图文]景德镇陶瓷民俗文化与民间传说的研究           ★★★ 【字体:
景德镇陶瓷民俗文化与民间传说的研究

作者:吴本荣,  胡菁慧,  …   文章出处:景德镇陶瓷学院   更新时间:2009-5-29 13:42:16
 

 

    吴本荣,  胡菁慧,  万芬,  谭小萍
    (景德镇陶瓷学院,    景德镇    333000)
    [摘  要]:  中国是个陶瓷大国,  其所承载的陶瓷历史文化更是源远流长。而景德镇是一个独具个性的古城,  制瓷业的生产决定着其城市发展的道路。现代的民俗学研究多把目光关注在对民族风俗的研究,  而对地方特色工艺文化缺乏必要的认识,  在大力提倡发展瓷都经济的今天,  鉴于制瓷业的发展对景德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了解景德镇陶瓷民俗文化,把握传统陶瓷民俗文化对当今瓷都的特殊价值,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从民俗文化 (民间文化)  出发,用历史学和文学的眼光去观察和分析景德镇陶瓷民俗文化与民间传说及两者关系。
    [关键词l:  陶瓷民俗,  民间传说,  民族文化中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瓷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重大发明,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所做出的一大贡献。景德镇是中国著名瓷都,它是陶瓷艺术之城,也是陶瓷文化之城。千年的窑火,烧出了精美无比的瓷器,也烧出了灿烂辉煌的陶瓷文化,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艺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据文献记载,景德镇的制瓷始于汉代,从发掘的五代、宋、兀、明、清等封建王朝的胜衰、兴亡,经历了若干历史上的重大变化。发展到明、清(前中期)时期,不仅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也成为举世闻名的瓷都,其当时的瓷业生产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正因为此,伴随景德镇而生的陶瓷文化也应是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景德镇经济中的特色产业。而陶瓷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作为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引起世人的关注。由于具有地域性、时代性的陶瓷民俗和民间传说在推进景德镇陶瓷文化发展的同时,两者之间也在互相作用:民间传说对民俗文化进行渗入,民俗文化也传播和推广着民间传说。
    1  陶瓷民间传说反映出陶瓷民俗文化的精神实质
    1.1美丽神奇的景德镇陶瓷民间传说
    1.1.1太平窑的传说
    近二百年多年来,景德镇都过着有特殊意义的中秋节。每当农历八月十五日夜晚,皎洁的月亮挂在天上,空旷的河岸到处闪烁着火花,这就是镇上的传统风俗烧“太平窑”。
    “太平窑”是一种类似圆筒的象征窑。它用一只只烧瓷器时用作垫底的圆瓷渣饼搭成,这种窑大的一丈多高,小的也有三尺左右。
    相传太平天国期间,太平军曾几次到过景德镇。清兵的头目为了死守住景德镇,堵住江西通往安徽的通道,下令将镇上所有的烟囱和瓷窑拆掉,以便用它的砖头筑起一座座工事,抵抗太平军的攻打。当辅王杨辅清率领的太平军已逼近景德镇。清军知大势已去,只好撤退逃命。逃走前,将瓷窑烟囱,予以破坏,炸毁。而当太平军开进景德镇时,却是下令打开官府的粮仓和金库,并要富户拿出钱粮,然后将米和钱分发给穷苦百姓。
    中秋节到了,大家准备与太平军一起欢庆,但此时的景德镇已是一片萧条景象。一位老窑工说:到处都是渣饼,何不用这些渣饼垒成窑的样子,内用松柴燃烧,用窑火来庆祝。于是当晚,只见各处火光闪闪,火焰冲天,大家欢乐到深夜。
    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一盛况,也寄托自己的向往,就语义双关地把它叫做“太平窑”,每到中秋节烧“太平窑”。成了景德镇的传统风俗习惯。
    1.1.2风火神童宾
    在督窑官唐英专门撰写《火神传》中:“神姓童名宾,字定新,饶之浮梁县人。性刚直,业儒,父母早丧,遂就艺浮地利陶。万历间,内监潘相奉御董造……时造大器,累不完工,或受鞭棰,或苦饥荒,神恻然伤之,愿以骨作薪乞器之成。”后人为纪念童宾舍身就瓷工,便将其作为风火神供奉,童宾烧造的就是著名的青龙缸。
    1.1.3“知四”肉
    景德镇的陶瓷民间传说中除了节日、祭神方面的内容,还有一部分是与地方饮食风俗相关的民间传说,这也是极富景德镇地方特色的。 早先,镇上有个姓郑的窑户老板,为人尖钻,吝啬,把坯房佬折磨得个个像皮猴子。一次,瓷工中领头的蒋知四师傅,劳累了一天,肚子里没进一粒米。到断黑时分,好容易才端上碗。一扒饭,满嘴是沙,再看菜,是五里外都闻到臭味的毒豆腐。一气之下,他把碗砸了。蒋知四是条好汉,为人豪爽,爱打抱不平,于是冲到老板面前质问他。蒋知四见老板爱理不理的样子,气愤地说:“我再哇一遍,伙计们三个月不知肉味了,再不给,我们就歇工。”“敢!”郑老板恶狠狠地说。说停工就停工,当晚果然停了工。不久,郑老板勾通了官府,把蒋知四抓进衙门。在里面经过几番折磨,蒋知肉给弄得死去活来。而蒋知四的顽强不屈使得最终被剁了头,可坯房佬还是不复工。“要肉”的风潮越闹越大,窑户老板见杀鸡给猴看不顶用,只好答应瓷工每月十二两肉。瓷工斗争赢得了胜利,高兴地将这种肉做成味道鲜美的佳肴。先将肉洗清切细,配上大菜,豆豉,便放到锅里爆炒,然后放进豆腐清煮。肉煮好了,先还要行一套规矩:在坯架上,摆上三块坯板,搭成一个烧香的台子。接着放爆竹,供肉祭奠,行完这套简朴的仪式,才能享用一个月唯一的一餐肉食。镇上的瓷工们为纪念这位英雄,把这餐肉食叫“知四肉’,而“知四”肉现在也已经成为景德镇的一道名菜。
  1.2各类窑变传说
    《玉杂俎》卷十二谢本:“景德镇所造,常有窑变之。不依造式,忽为变成,或现鱼形,或浮果影。传闻初开窑时,必用童男童女各一人,活取其血祭之。故精气所结,凝为怪耳。近来禁不用人祭,故无复窑变。  一云:恐禁中得知,不时宣索,人多碎之。”
    1.2.1窑变观音
    朱彝尊《日下旧闻》戴:“明神宗时,李太后欲得一瓷像奉之。举念间、景德镇瓷窑中器化一庄严法像,绿衣披体,晏坐支颐,两膝低昂,左偃右植,手轮梵字,篆法宛然。献之阙下、懿旨命供于报国寺内、俾都人咸知敬礼、今京师所谓窑变观音是也。”清乾隆曾题诗以记。相传此观音为清宗室庆宽据为已有,辗转归于张翼,也有的说已经流落到国外。
    1.2.2窑变龙船
    梁同书《古窑器考》:“万历十六年诏烧方筋屏风不成,变而为床,又变为船,其中什物,无一不具。”
    1.2.3窑变异畜
    宋应星《天工开物·陶埏》:“正德中,内使监造御器。时宣红失传不成,身家俱丧。一人跃人自焚,托梦他人造出,竟传窑变。好异者,遂妄传烧出鹿、象诸异物也”。
    陶瓷民间传说最大的特点即从劳动人民群众中来,它们是反映劳动人民的美好精神品质的历史故事。特别是一些神话故事,在夸张、浪漫的想象中,包含着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的优良品质和希望战胜自然的渴望。从《太平窑的传说》、《高岭土的传说》、《美人祭的传说》等一系列动人的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陶瓷民间传说的这一特点,而在这一点上,陶瓷民俗文化与民间传说是相通的,显然从陶瓷民间传说中可以看出陶瓷民俗文化的精神实质。
  2  传承地方特色的景德镇陶瓷民俗文化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统一国家。它的文化也是个复合整体。其中有为文人学者所阐释的历史文化大传统,也有诸多为各地各民族民众传承和践行的文化小传统。中国历史文化大传统和民俗文化小传统在几千年里密切互动和互补,形成一个多元一体、内容丰富的动态平衡体系,  民俗就是这一体系中的一部分。任何发达的或发展中的民族或群体,都毫无例外地生活在一定的民俗中。
    民俗文化作为在民间形成的风俗习惯,也是人类生活的一种极普遍的社会现象,是一种民间文化的传承,是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经济反映。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民俗文化也是一种数量最多、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生命力最强的艺术奇葩。究其原因就是民俗自身所赋有的广泛群众性,大多数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推崇的习惯与风尚,它生长在人民大众之间,落脚于前家万户之内。
    景德镇自古以来是瓷业生产城市,是开放的工商业码头。正因为此,商贾往来的很多,镇上的居民也比较混杂,各地的人都集中在此地,所以有“窑户与铺户当十之七八,土著十之二三”之说。而来自各地的人们都有其本地的风俗习惯,经过长期的交流、熏陶、渗透,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具有景德镇特色的民俗。尤其是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历经各个朝代,瓷业生产技艺不断发展与完善,享有瓷都声誉。在一千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因袭成风的瓷业习俗,是景德镇民俗中最重要、最典型的内容。
  因此,陶瓷民俗文化在景德镇陶瓷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份量。
  2.1行业风俗
    2.1.1暖窑神
    年初冬一过,各窑都在某次窑后,举行一次“暖窑神”活动,祭祀窑帮信奉的“风火仙师”又名“广利窑神”。这种祭祀活动,首先由拖坯向各搭坯户收取“暖窑神”的费用,一般是一夫坯2块银元。大约每座窑可收到50—80块银元。款收齐后,拖坯与把庄商量. 好费用的安排,确定日期,交各窑工分头进行,向酒楼订好酒席,请三脚班,借桌凳、香炉烛台,布置场面等。“暖窑神”的这一天,窑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窑门上贴着用黄裱纸写的“风火仙师”四个大字,两旁贴上一幅“风助火力”、“火借风威”的对联,窑墙两侧,挂两面大的“飞虎旗”。窑门前面有一供桌,桌上放有供品和香炉、烛台。供桌稍后,两旁摆着几张桌子,中间空出一块踩地戏的场子。黄昏,窑工们齐集窑上。把庄点燃红烛、长香、虔诚默祷叩拜,并燃放长鞭炮。接着,酒楼送来四盘十碗加热炒或十碗加热炒席面上桌,(钱多时还办过八大八小席面),大家一边饮酒,一边看三脚班的踩地戏,一直到深夜收场。
    2.1.2开禁迎神
    窑帮“童庆社’,每隔20年在装小器的“开禁’之后,都要举办一次盛大的迎奉本行师祖“广利窑神”的“迎神”活动。迎神时,要到师祖老家童街风火神童宾的出生地,去请画师绘制两面飞虎大旗,并大摆筵席款待师祖的后代。
上面两则祭神的仪式都是由风火神的传说演变而来,风火神在景德镇窑工的心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以至成为行业崇拜的对象。
  2.2行业崇拜
    行业崇拜并非景德镇专属的民间现象,不同的地方有属于本地的民间神话,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那些代表行业精神和行业文化的人物成为行业崇拜的对象,并对其进行祭拜。而各地的行业崇拜的不统一,则表明崇拜对象的地域所属性。
    清嘉庆二十年(1 816年),《景德镇陶录》载景德图中所示,已知那时有7个会馆书院,这就是徽州会馆、南昌会馆、苏湖会馆、都昌会馆、临江会馆、景仰书院。嗣后,由于商寓客旅增多,依地域乡族关系组成的会馆公所以及各地所办书院也逐渐增加。而由于各地风俗不一,各会馆祀奉的神象也各不相同。南昌会馆祀“许真君”。临江会馆供“肖公菩萨”。婺源会馆供“朱熹神位”,山西会馆供“关帝大圣”。照此推及,景德镇的陶瓷业奉“师主”及“风火神”。清代唐英专著《火神童工传》,介绍风火神童宾的历史传说。解放前,在每座窑房里都供有一个风火神的神龛,神龛安放在窑岭上,用窑砖砌成,内放木质灵牌,上写“风火神童宾神位”,常年由烧窑业之中的小伙手(烧窑业中的一个工种)侍奉香灯。每逢在烧大件瓷器或烧窑发生事故时常常要更衣焚香,拜风火神,瓷器烧成后要杀猪摆酒席表示庆祝。
    当然景德镇陶瓷民俗并不简单由这么几个组成,它还包括行会行帮与帮规、行业用语等丰富内容,上面所举例子只因其与陶瓷民间传说的关系密切,如行业崇拜中陶瓷业供奉的“师主”和“风火神”,就是由风火神童宾的历史传说而来。童宾的故事也依靠后代人们的纪念和崇拜逐步延续到今天。而烧太平窑的习俗也由“太平窑”的传说,在瓷都的今天得到继承和发展。
    另外景德镇陶瓷在画面上也能看到民间风俗的影响,以“三羊开泰”为例:“三羊开泰”的图案本身就蕴涵着一种吉祥、生机勃勃之意。作为中国民间传统中的一种,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们在古时就已经把它纳入到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创作内容中,并成为景德镇陶瓷创作的一大特色。
    从景德镇陶瓷民俗中可以看出,陶瓷民俗独具特色,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我们从景德镇陶瓷民俗中可以看出:它反映出历代景德镇瓷业工人运用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与自然作斗争,为自己创造了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反映了历代景德镇瓷业工人在生产中焕发出来的智慧和力量以及所形成的思维、信仰与风格,它反映了历代瓷业工人对各种邪恶势力的搏斗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反映了历代景德镇瓷业工人在生产实践中所产生、锤炼出来的文字记载与生动语言。这些是景德镇瓷业工人的创造,是形成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基因,也是我们了解景德镇瓷业的环节。
    陶瓷民俗文化让人们了解景德镇瓷业生产发展过程,也是进一步认识景德镇的生产发展历史和景德镇社会现状的一扇窗户。从陶瓷习俗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瓷业生产这个客观世界的认识,有从片面到全面、从不科学到科学的发展过程。这是景德镇瓷业工人在创造陶瓷文化成果时的反映,它从一个侧面记录了如何从蒙昧走向文明、从原始走向现代化的规律。我们可以从积存的大量各个时代的瓷片中窥见端倪。种种而言,景德镇陶瓷民俗文化所具有的价值是极为独特的。不一定所有的陶瓷民间传说都能形成陶瓷习俗,但几乎所有的陶瓷民俗都来源于陶瓷民间传说,并在当代得到充分地发展。可以说陶瓷民俗并不是单一的个体,它是融经济、社会,信仰、游艺等在内的丰富实体,其中游艺类民俗就包括民间口头传说故事、  民间谣谚、民间歌舞音乐、民间游戏、民间竞技、民间杂技等六大部分,可见陶瓷民间传说一方面作为陶瓷文化的重要表现者,构成并丰富着陶瓷文化,一方面也是陶瓷民俗的成员,表现出陶瓷民俗传奇性的一面。
  3  陶瓷民间传说与陶瓷民俗文化共同构造中国陶瓷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多民族国家。
  其中景德镇作为陶瓷古镇,以独特的陶瓷技法和陶瓷文化闻名于世,窑工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制瓷经验,更重要在于创造了特有的陶瓷文化,创造了优美的陶瓷艺术。关注景德镇陶瓷文化,也就是在关注景德镇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由于陶瓷文化中极富地方特色的是其民间性,与之相关的民间传说与民俗便自然而然的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对象。
    自古以来,悄无声息的民俗文化现象涉及到人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有些民俗文化甚至达到可以左右人们的思想,陶冶人们的情操,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境地。所以过去有“入境问俗、入过问禁”,观民风可以“考政治得失”,察民俗可以“纪往昭来,以利劝惩”的说法。对民俗文化这一特殊文化现象的发掘和整理,是对中华民族文化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陶瓷民俗更因其特殊价值成为中国陶瓷文化的基石,陶瓷民间传说因其“民间”因素,与陶瓷民俗文化密不可分。它的美妙动人的传说,从文学角度使陶瓷文化更加多姿多彩,从历史学角度为当代学者们考察历史过去、了解民风民俗,提供了可能。可以说,是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国陶瓷文化。
    而民间传说是与民俗是不可分割的,它常常能表现出民俗的多样性、丰富性,因而民间传说更以其独特的艺术性在景德镇陶瓷民俗文化中大放异彩,成为景德镇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景德镇陶瓷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化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它们对当代瓷都的历史文化价值,也为开掘景德镇陶瓷文化,发展景德镇旅游经济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陶瓷民俗与民间传说都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性,这就涉及到怎样发展适合本地区的文化产业问题。众所周知,2 1世纪将是全世界从经济高温的时代转向文化高热的崭新时代。景德镇应当尽快把握时机,密切关注陶瓷文化传统中值得弘扬的精华,并将其有效地融人两个文明的现代化建设中。任何轻视或忽视民俗文化传统,或漠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效应,最终必将遭到文化法则的无情惩罚;所有尊重优秀文化传统并重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效应的努力,都将在新世纪中获得先进文化建设上的成功。

 本站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提供资源共享,以任何方式转载及引用本站内容,请通知本站,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本站资源在任何第三方被公布或引用,但没有履行上述义务,本站将依法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追究侵权责任。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一帆风顺“刘万顺号”
    白土行趣谈
    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博览区实
    这是一座宝库
    发掘民俗文化建设特色瓷都
    “|刘宝丰号”沉浮
    太平桥-记录历史的印记
    茶宝山汪氏宗祠纪事
    涌山镇王家街10余栋古民居被
    留守棋盘街的老街坊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