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王步》专辑栏目所有资料,本站收集编辑属于王步世家、了了亭及作者所有,转载均需书面或电子授权。
陶瓷艺术家王步的青花艺术,基于博采众长,驾驭娴熟的青花绘制技巧,和对原材料的了解,以及重师造化,自辟蹊径,致使他的青花艺术别具一格。
陶瓷装饰和陶瓷造型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陶瓷装饰应根据器皿的造型来选择装饰部位及装饰形式。王步把器皿的造型作为启示自己想象的一个因素,从造型的装饰面的空间出发进行构图。比如牵牛花四方扁瓶,他在生前谈到这件作品时说: “扁扁的四方瓶两面较阔,两面较窄,怎样才能使画面连贯起来呢?……只有牵牛花不受拘束,能够顺着花瓶的转折来布局,达到气派贯串,姿态横生。”品味这件佳作,有“看山终日行,山随白云转,莫道入山深,云又随山展”的赏心悦目的情趣。它充分衬托出四方扁瓶的造型端庄而又灵巧的美。又如,王步把菱形笔筒的相邻为钝角的两个面作为一个面来装饰。这是因为菱形笔筒是横向摆在案桌上,它的两个面同时投入人的视域,产生的透视变化不大,接近平面,可见王步的构图是根据造型来的。他在器物的装饰面的空间限制范围内取得了适型造形的自由,下面从六个方面简略论述他的作品构图。
空灵开阔
王步的作品常常取大面积的空白来力求画面清爽,主体形象明嘹;同时又使无象的空白成为意象的空间。画面空灵开阔,显示了宏大的气魄。,空间是随势而变化的函数。清代华琳提出: “有势当宽阔者,窄狭之则气促而拘;有势当窄狭者,宽阔之则气懈而散。”如鲶鱼瓷板画,画了两条鲶鱼,除此之外没有画其它任何东西,剩下的是大面积的空白,这空自为鲶鱼的自由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大的空间,两条鲶鱼宛如一对情侣,悠悠然,在无拘无束地漫游着,上面的鲶鱼用一根须招呼下面的鲶鱼,起着点情逗趣的作用。然而大面积的空白,却又不使人觉得它虚无,它通过两条鲶鱼互递衷情的动态,使人感到空白处似是一片宁静、清澈、透底的湖水。正如明末清初的笪重光说的“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作品表现出旷达的境界。
同时,我们注意到空白处的白里泛青的釉色不仅净化了画面,增添了画面的美,而且打破了瓷板造型的边界,起着把画中之气引向画外,把画外之气引向画内,使宇宙元气和画中元气融为一体,可谓气吞云梦,叹为观止,釉的白色相对于青花的深蓝色来说,有扩张的错觉,深蓝色有收缩的错觉,而自如玉的釉色本身给人也会产生一种纯净大方的感觉。因此,王步的作品借白色的妙用,既体现了原材料的材质美,又使作品有宽敞、豁亮、轻松的效果。
另一方面,画面中面积不等的空白处理,使读者的眼睛在追从画面的各个关系时,经过这空白的间距,视幻中能产生不同速度的跳跃式的运动感。空白的面积越大,视幻中感觉的速度则越快。如鲶鱼瓷板画,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欣赏这两条鲶鱼时,经过两条鱼之间的空白,会产生跳跃式的快感。俨如在游览美丽的自然风光时跨越山涧,反而更会增添情趣,以及有轻松的愉快感。当然这空间的面积大小要适度,空白太小了则不够味,太大了又“跨越不过” 。只有适度才体现完美。王步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一尺度,大胆地留白,使作品达到开阔深遂的境界。
王步还善于利用画面形象自身的形体来透空。如葡萄圆盘装饰,青翠欲滴的大叶上的筋脉不是以深料勾绘,而是用刀刻划出来为深叶白筋。避免了因画面的凝聚造成的铁板一块的呆滞感。真是“一炬之光,通体皆灵”。
明末清初有不少民间的青花瓷器,只装饰一片叶子,上面题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的诗句,叶和题跋构成三段式排比、画面空灵开阔有秋风瑟瑟之意境,还有碗中鱼的装饰等等,如此构图,对王步的青花艺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正反对立
王步的菱形笔筒上画面的开与合,以及方瓶丝瓜画面的放与收,都是正反对立的,然而它们又被统一在画面的气势之中,在气势之中合,在气势之中收。菱形笔筒画面是明处开,暗中合,提梁壶、盆花与石砚,是按一定弧线排列,这是开。若把弧线的两边继续延伸,线的两边则要交接,交接处便是一大段题字,题跋与静物产生呼应,题跋成了画面的合,这也是典型的虚实的对立。再如水鸟荷花瓷板画,水鸟俯冲之势与芦草刺破青天之势构成顺逆方向的对立。
赫拉克利特说:“自然也追求对立的东西,它是从对立的东西产生和谐,而不是从相同的东西产生和谐”。对立是最强烈的对比,犹如阴阳生电,神韵、灵性全出,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