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算是“创新”吗?
汪:对我来说,只是找到了适合表达自己情感和感觉的方式。像我有时用“撬刀”,表现荷叶浓淡深浅,同双刀切法就不一样,不仅根据需要安排深浅,还能在深的里面再有深浅变化。这几年,每年都要去宜兴王柯钧(王寅春孙女)那里去,自己选壶和刻壶。最近所刻的108把壶,用的有粗磨刀、细磨刀,除了器型有自己想法,也想表达一种古拙。除了常年绘画积累的经验和感觉,篆刻、雕瓷用刀的感觉,也会有意融进去。
实际上,宜兴许多人都在寻找自己的表达,像宜兴朋友许卫国等。今年到宜兴,遇到周建明、沈建康和一批艺术家,周建明是本地唯一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他刻壶以书法装饰为主,看到我刻的壶后,他们很认可我的作品和表达形式。
邓:惺惺相惜。很有古风神韵啊!
汪:是。自己的作品书写性浓,与宜兴传统讲究工整不同。所以,想表达什么,怎么表达,还是要跟着内心走,这样才舒服。
那种快乐是难以言喻的
邓:不少人感觉宜兴与景德镇很像,不知道你怎样看。
汪:非常像。都有深厚的工艺美术传统,也出现了相同的发展阶段。
邓:你是说,宜兴也有很多外地艺术家,并带来冲击和变化?
汪:前几年去的外地艺术家不多,这两年很多,有书法的、绘画的、其它艺术门类的。以前宜兴本地以做壶为主,也有少量懂书画搞刻壶的,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谭海泉等大师。外地艺术家的涌入,丰富了题材和内容,技艺上也有突破。我尝试过刻人物、山水、花鸟等,感觉花鸟更容易舒展一些。
邓:天津美术学院教授霍春阳说,他画的一把紫砂壶在你手里?
汪:是我无意中淘到的。当时在宜兴一家小店看到的,当时很吃惊,自己老师什么时候来宜兴了?因为构图、画风、刀下的笔意太熟悉了,这太珍贵了,再看看款识,真的是老师手笔。而店老板却意识不到它的价值,我只花了不多的钱就买到手。今年1月4号霍老师在我工作室见到后,也很谅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