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些创作的回忆
我做的东西很多,艺术瓷、礼品瓷,不同大小不同器型的都做过。1979年邓小平去美国访问,带的就是我做的100件薄胎瓶。1958年为迎接建国十周年而作的5尺2瓷板《英雄城·南昌》,是当时最大的,陈列在人民大会堂江西厅。而接下来《瓷都八景》的创作则别有原因。1960年到1961年间,艺术瓷厂要从国营转成大集体制,厂里领导觉得应该想个办法引起上级重视,于是决定在群英堂办个古彩粉彩展览会,“八景”就是为此专门创作的。这个展览起了一定作用,上级领导看过后决定进行人员分流,像古彩、粉彩中有技术的人,仍留在国营艺术瓷厂,其他人就到了别的瓷厂。
“八景”以创新为主,都是山水,表现瓷都新面貌。毕渊明、陈耀星、我、施林淦、汪少平、邹国钧、邓必浩等联合创作于1961年冬,其中我做了三块,分别是《昌江瓷艇》、《古城新貌:浮梁县》和《高阁临江》。八块板子都是毕渊明做诗、题字。这八块板子,当时无偿送给市政府,“文革”动乱中流失了四块,其余由政府在2008年捐赠给景德镇陶瓷馆收藏。当时一群人之中,只有我还健在,怎不让人感慨?退休后,自己一直放不下手中笔。1990年创作的《庐山风光》瓷板为江西省政府赠香港名人沈炳麟先生的礼品;1991年胭脂红《秋山行旅图》87厘米薄胎碗(当时为景德镇最大的),瓷厂在北京卖了12万;1995年设计的“井岗山主峰瓷盘”为中央组织部和江西省委作为礼品赠予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本来找我女儿徐硕做,但她到世界妇女大会上做表演去了,领导就找到我……还有许多作品,难以一一回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