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张岱曾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爱古玩者皆是有癖之人,对器物和器物背后的文化一往情深。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是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然而收藏是一种文化,收藏是一种阅读,收藏是一种财富,收藏是一种幸福。
了了亭 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资讯 本文刊发于《瓷器》杂志社 记者 朱袁成
(一)
瓷器,在我国很有地位,在世界上也颇有影响。我国的瓷器生产,可上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时至宋代,出现高峰,共有钧、汝、官、哥、定五大名窑。到了明清时期,可以说瓷器的烧制达到了精美绝伦的程度,现在更是如此。也正因为如此,从古到今的瓷器收藏故事,演绎了一代又一代收藏人的欣喜和悲壮,甚而是悲伤,真是如诗如歌,如泣如诉。
在曙光路古玩大市场记者接触到一位陶瓷收藏爱好者刘福顺。他不间断地收藏瓷器已有20多年,这20多年陶瓷的收藏经历,酸甜苦辣皆在其间,有捡漏的兴奋和喜悦,也有打眼买假的辛酸和反思。
刘福顺认为要成为一位好的收藏家,必须了解古瓷的发展史,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收藏。讲白了,就是要回到器物的本来年代来研究,切不可凭自己的好恶来衡量历史的器皿。
在当代平民百姓都难以见到的皇家器物。试想某人对瓷器本来没有深入研究,却妄想凭几百元、几千元买到价值上百万元、上千万元的官窑或民窑精品,一夜暴富,难道卖的人都是傻瓜吗?如果这样收藏只能抱着伪品不自知,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收藏目的一定明确,兴趣爱好,弘扬文化是前提,是基础,脱离这个根本,只想一夜暴富,不是一个地道的收藏家。
刘福顺说,鉴别古陶瓷要做到,一懂历朝历代的器型;二懂历朝历代的主要窑口和胎质;三懂历朝历代的画工和用料;四懂现代作伪的手段;五懂经营对象的进货渠道,是来自日积月累的收藏,还是迎合某些人的需要专门贩假卖假。
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既受到艺术作品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丰富。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