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艺术收藏品是华夏文明的缩影,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它以数量广泛和自身独具的魅力诠释着特定的历史文化。对古玩文物艺术品的收藏和鉴赏不仅可以使人漫步于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之中,而且还能使人在陶冶情操、增长知识的同时,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了了亭 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资讯 本文刊发于《瓷器》杂志社 记者 朱袁成
刚进不惑之年的方伟,从事收藏瓷器已有十几个年头,其中的风风雨雨自然经受了不少。既有在市场上捡到漏时的喜悦,更有买到赝品时的懊悔。特别是刚刚入道时所经历的小故事,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方伟说,那是1997年6月的一个周六,他和平常一样来到郑州古玩城淘宝。那时,他刚学收藏瓷器不久,对一些瓷器的真假鉴别一窍不通。所以他只在一个个地摊上浏览,想多学学,多看看。但他还没有看几个摊点,就有一个摊主很神秘地告诉他:“我刚从农村老家收到一件老窑瓷器,非常好。刚才有很多人都想买,甚至有一个也是卖家的人也想买。但我不想卖给那人,毕竟我们是生意上的对手。”摊主又强调说:“那个人给我出了200块钱,我不卖。我看你人实在,不如卖给你吧,180元就行。”当时,方伟还真的很感动,虽然说那时他还分不清这件东西是真是假,但他还是决定买下这件瓷器。后来方伟让朋友看看,朋友一看就说是假的。方伟当时不信,就把买卖时的故事说了一遍,朋友笑着说你上当了。看方伟不信,朋友就告诉他说,那两个摊主一定是先串通好了,故意讲故事给你听呢。
这件事对方伟触动很大,不但让他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学会分清真假,而且也学到了如何对待摊主讲的“故事”了。
方伟还告诉记者一个收藏故事。他说,一位企业家多年来投资上千万元收藏了上千件古陶瓷,其中中国五大名窑瓷器全有,青花瓷仅收藏元青花和明代官窑青花,连明代民窑青花都不屑一顾。说起瓷器收藏知识,这位企业家更是头头是道,但他毕竟是半路出家,也仅仅是用钱换来的,理论是现学的,所以他还是不放心自己。于是有一天,企业家请了一位古陶瓷研究界的专家给他鉴定这批藏品,专家同意后,企业家十分恭敬地专车接到家中,先泡香茶,再事休息,等心平气匀之后才拿藏品让专家看,上千件藏品看了不到五十件,专家已经不耐烦了:“不用看了,看过的全是赝品。”专家脱口而出。
“上千万元啊,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他的藏品都不对,上千万元的投资根本就无法收回。这位企业家在商战心态下搞收藏,其收藏过程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和风险。特别是遇见高档器物,稍有不慎,就会进入误区。所以回归理性,才会在收藏中获得极大的精神享受和物质回报。另外,作为藏家,必须学习鉴定,而且‘学无止境’。这是因为,在收藏的任何一个领域都要求收藏者有相对广博的领域知识和长时间的操作积累,绝不能刚知道一点就自以为是,过于相信自己的眼力。”方伟感叹地对记者说。
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是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既受到艺术作品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丰富。不同阶段、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乃至同一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段的人,由于思想感情、生活习惯、经历以及艺术修养、艺术感受能力的异同,在鉴赏上也常常出现相异、相反和某些相同、相近的感受和评价。离开人们的鉴赏,文艺作品便无从发挥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