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国华作品
(了了亭 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资讯,本文登载于《中国陶瓷》增刊:) 蓝国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彩的传承是很不容易的,现在画古彩的人虽然增多了,但是真正画得好的还是不多,因为培养一个古彩人才出来需要很长时间。粉彩分工很细,但古彩就没有专门化的分工,一个古彩艺术家需要掌握人物、花鸟以及山水等各种题材,其传承难度就更大。我们十四五岁跟随段茂发老师学习,苦练,我们并非学徒,在练习古彩画线画边角等基本功的同时,还要学习素描、水粉等专业课程。段老师作为一代宗师,我们真正学到了真功夫。我们坚持着从老师那里学到的古彩功夫并努力发扬光大,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当代古彩艺术家因个人的认识和修养不同,探求的方向和方法也是不同的,对古彩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笔墨当随时代,照搬不变就咸了仿古,古彩仍然是需要与时俱进的。古彩要寻求发展,在载体上需要深入探讨。我在台湾教学创作时期( 1999-2000 )就曾进行有益探讨,取得好的艺术效果。过去,古彩都是在纯白瓷上绘画。结晶釉本身很美,我们要锦上添花,我选择结晶釉空处用梅花画上去。我现在老当益壮,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对古彩的未来充满信心。
方复:我对传承的体会是,要入门,要登堂入室,深入了解古彩专业的基础理论,深入掌握古彩专业的艺术技能,深入熟悉古彩专业的工艺过程,成为古彩的内行。怎样才能了解、掌握、熟悉古彩专业各个层面的知识呢?我想要谈三个问题:一、有敬业的老师就有敬业的学生。要传承就得有好的老师和学生,要在勤学、苦学中坚持,在自觉学、互相学中提高,在广学、博学中深造。我们当时向段茂发老师学习古彩非常艰苦,那时哪里是读书学专业,那是拼命啊!学那么多课程,参加那么多义务劳动,还要画那么多重工瓷器,牺牲的都是睡眠和休息时间,但我们胜利了,我们赢得了学好古彩的本领。二、从小抓起才能有效传承。安徽省让黄梅戏走进小学课堂,让小学生从小就受黄梅戏的陶冶。景德镇能否让陶瓷文化走进小学课堂,让小学生从小就受陶瓷文化的启迪呢?在初中美术课中就注意发现人才,进行重点培养。社区能不能在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举办各类学习班的同时,也开办幼儿美术班、幼儿陶瓷美术班呢?三、组织关怀重视是保证。现在的领导不能说不重视,措施得当就将为促进景德镇陶瓷美术发展和繁荣创作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所以,要传承古彩,要有敬业的老师,这是条件,要从小学抓起培养兴趣,这是关键。要领导、组织真正重视,这才是古彩兴旺发达的保证。有了以上三个条件,深入了解、掌握、熟悉古彩专业各个层面的艺术技巧、学术理论就不难了。
饶晓晴:古彩自康熙时期成熟后,其发展轨迹是不明显的,因为康熙时期即已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格式规范,艺术表现手段非常规范,就如同京剧的唱念做打一样具有鲜明的程式化特征。古彩的突破发展只是改革开放以后近三十年的事情。一批如景德镇陶瓷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一批陶艺专业毕业生,接受了正规学院教育,对中西文化都有深入了解,对传统的理解程度就与一脉相传的传统古彩艺术家大不一样了,对古彩继承与发展问题感觉更加敏锐,视野更加开阔,视角更加新颖,大都在想办法寻求突破点。比如在题材上力求做到突破传统故事,接近现实生活格调,形成强烈的现代感。不过,在工艺上却不容易做到突破,因为从色料到构图都形成规范的格式,成
为束缚其发展的瓶颈,从而导致难以做更深入探索。但古彩的未来,肯定会走向繁荣,因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富裕阶层数量的不断扩大,出于美化生活和收藏等需要,对艺术品的需求呈多元化快速上升势头,包括古彩在内的大多数艺术形式都将走向繁荣。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古彩饱含着中国人对自然的理解和哲学的思考,在欧洲等海外地区具有较其他彩绘形式更大的审美魅力,这与土菜馆日益受到欢迎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古彩肯定还在发展,但是,在发展中,古彩特色不能抛弃和忘却,线条是其生命力,在发展中一定要保持其独特的线条之美。发展中我们还可以去图案化,因为古彩更具魅力的其实是文人画,因而我们可以避免图案化而更多地追求文人画,使之更写意、更有神韵。古彩需更多地反映现实生活,还可以填补题材的缺失,如山水题材在古彩中就很薄弱,需要继续加强。现在古彩名家依然很少,但是民间仍有很多人在坚持,我希望更多的名家能投身到古彩创作当中,以其名气扩大古彩影响力,以其修养推动古彩达至更高境界。
主持人:四位艺术家结合古彩的源流、特色、自身的创作经历和对市场的理解,就古彩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全面而独到的阐释,精彩纷呈,令人回味与深思。相信四位艺术家的真知灼见能使读者对古彩这门独特的民族传统彩绘形式的过去、现在及未来走向有了大致了解,并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和陶瓷艺术界对古彩的进一步关注与深入思考。再次对四位嘉宾表示由衷的感谢!
责任编辑:李春至